演讲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优秀领导的演讲应具有一种振奋人心,神采飞扬的气势美,体现出卓越领导人的气度。要能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因此,领导应该善于在演讲中据主题需要调动种种艺术手段,营造出一种既切合主题又适应当时特定现场气氛的气势,以期把听众带入独特艺术境界中,并把演讲推上**。
穆罕穆德说“用鞭子就可以的地方,我不用宝剑;用舌头就可以的地方,我不用鞭子!”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无论是政界领袖奥巴马、克林顿、朱镕基、薄熙来,还是商界领袖柳传志、马云、牛根生、潘石屹……,古今中外99%深具影响力的成功人士都是善于公众演讲沟通的大师!
而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领导人——
在当年的万隆会议上,当外国记者向周恩来总理提问:“请问周总理,中国人为什么管自己走的路叫马路?”周恩来总理一琢磨,很大方地回答道:“我告诉你,中国人民走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简称马路。”这令那个外国记者当即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慌忙中又问道:“中国人走路为什么低头哈腰的?我们国家的人都是挺胸抬头、昂着阔步地走路。”周总理一琢磨说出这样一句话:“这说明中国人民在走上坡路啊。”
这样的讲话,令我们觉得**气回肠,感觉好极了。它表现了周恩来总理作为一代伟人的非凡气度和睿智。
我还记得有一则资料说,在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前,基辛格到中国打前站,结束了中美两国的冷战状态。周总理案头有一支派克笔——派克笔大家知道是美国生产的。在采访座谈的时候,西方记者突然发现周总理案头有一支派克笔,不觉眼前一亮,非常激动地说:“请问总理阁下,您也用我们的派克笔?”总理说:“是啊,不好意思啊,这是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大家听了这样的故事,谁想都会感觉到由衷的欣喜和敬佩。可以肯定地讲,狭隘而不机智的人是讲不出这样的话的。
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问周恩来总理:“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提出往苏联跑?”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
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
“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
“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