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可获得的信息总量中,眼睛要占80%以上。人内心深处的秘密,情感的变化起伏,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不断变幻的眼神中流露出来。
美国第四十任总统里根是演员出身,拥有高超的“演”讲技巧。每次演讲他都能充分运用眼神,有时像聚光灯,把目光聚集到全场的某一点上;有叫则像探照灯,目光扫遍全场。因此有人评价他的眼神是一台“征服一切的戏”。
在演讲中,演讲者的情感、风度、气质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通过眼神传达的。一字一句地读讲稿式的演讲,是难于产生任何好的效果的,因为你的眼神一直盯着稿子。演讲者必须与听众建立直接的眼神交流,这样做才能把握局势。不要把视线只停留在前排中间的观众身上,左右和后排的人也要顾及到。但切忌眼神游离不定,黯淡衰颓,或过分地左顾右盼,或老是向上看、老是闭眼、眨眼等。演讲者在台上,光线与目光聚集在他身上,如果他不能用眼神与听众发生互动,听众会很快对他和他的演讲失去兴趣。
在演讲时,你也不要向窗外看。如果你向窗外看,那么你的听众也会跟着看。对于看屋顶、墙壁或者地板也是一样的。听众们会跟着台上的人的眼神看,而你就是站在台上的人。看着听众,他们也会看着你。这就是目光语的作用。
印度著名作家、诗人泰戈尔说过:“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美国作家爱默生也说过:“当眼睛说的是这样,舌头说的是那样时,有经验的人更相信前者。”所以,一个口才出众的演讲者一定要学会和掌握丰富的目光语技巧。
在平时口语交际中,目光语的运用是有一定规则的。与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面部的时间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一半左右,这样对方会感觉最舒服,也能体会到你对谈话内容比较感兴趣的心理状态。超过这个平均值,对方会认为你对谈话者本人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这显然很不礼貌,尤其是对方是异性时;低于这个平均值,则表示你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都不怎么感兴趣,这显然会引起对方心中不快。当然,如果你确实想表达上述意思,那你就可以这样做。
演讲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目光语用得较多的三种类型:凝视、环视、虚视。
除了以上三种目光语之外,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比如:斜视表示轻蔑,逼视表示命令,瞪眼表示敌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衅,白眼表示反感,行注目礼表示尊敬,双目大睁表示惊讶,眼睛眯成一线表示高兴,眼睛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等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目光语的价值,以至于在某些时候感到眼睛成了累赘,于是总习惯于低着头看地板或盯着对方的脚说话,这是很不利于演讲或交谈的。所以,在口才培训实践中,老师们一再向学员强调,在与人交谈时,要敢于和善于运用目光语,这既是一种礼貌,一种修养,又有助于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