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不同的场合要求我们有不同的身体姿势。尤其是我们在演讲时,端直的站姿不仅表达出对听众的尊敬,同时也展现出演讲者的精神风貌。
洒脱自然、风度翩翩的站姿让人赏心悦目,而漫不经心、粗俗欠雅的站姿让人厌倦生烦。因而演讲时要展现自我良好形象,表达自我主体意旨,一定要运用好站姿这门独特的身体艺术。
平常情况下,演讲者要自信坚定,散发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首先得从气质上倾倒众人,正如心理上说的“晕轮效应”。站姿如能做到以下两点,可能会使你的演讲锦上添花:
一、脊椎,后背挺直,下颌微抬,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气息下沉,两肩放松,并略微向后背撑起,双腿绷紧,重心放在脚掌上,并稳定重心。这样,既可通过收腹,利用横肌协助身体发出轻松自然的语音,又能使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因为疲倦减少嘶哑浑浊的怪音,因为激动减低尖历刺耳的高声。
当演讲者要表达强烈的感情,欲与听众与之共鸣时,往往采取“丁”字站法: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两脚之间呈垂直的“丁”字形,两腿前后交叉距离不宜超过一只脚板的长度,全身力量放在前脚之上,且后脚跟略微提起。
当演讲者是在叙事、说理或者传达某些意愿时,一般采取“稍息式”或“自然式”站法。前者顾名思议,与我们平时所讲的口令“稍息”相似,只不过任何一只脚均可向前略跨步,向前跨步的脚跟与另一脚跟跨离十公分左右,两脚分开且直立,约成七十五度角,多数时候全身力量集与后脚。“自然式”则为两脚自然分开,距离等于肩宽。这两种站姿因给人有些不严肃的意味,一般不会长时间单独使用。
虽然演讲一般情况下较为严肃,但并不拘泥于一些僵直的站姿,有时根据客观需要或演讲内容还可进行小幅度的移步,以求达到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当演讲者欲表达坚定的信念、殷切的期望、胜利的喜悦或者美好的憧憬等积极因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前移步;当演讲者欲表达愤怒的气息、痛苦的生活、悲哀的神情或者颓废的思想等消极因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后退步;当演讲者欲吸引某一方位听众的眼球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向不同方位移动。
所谓“站所松”,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他在演讲的每个时刻,都应给人一种欣赏唯美雕塑的感觉,给人一种充沛饱满、潇洒端庄的健康感觉。身正则气正,首先从站姿上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无疑对自己的演讲起起到无法估量的收效。
曾有一位教师,不幸患了强直性脊椎炎,脖子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屈,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依然顽强地站在讲台上。学生们看他忍着剧痛,冒着汗在那里讲课,常常激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
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有责任、义务把知识献给人民,所以我选择站立。站在黑板前,眼前永远有我填写不完的未知;站在讲台上,前方永远有我们攀爬不尽的台阶;站在花丛中,今生有我常开不败的美丽……
老师字字句句都透露着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执著。的确,选择站立的老师才具备站立的灵魂;具有灵魂站立的老师才能培养灵魂站立的接班人。站立是一种姿势,一种使命,更是一种为人师表,是对学生的尊重!
所以,在演讲中,演讲者都要选择站姿,坐着不仅不利于声音洪亮,也不利于做手势:同时,站着也表示演讲者对听众的尊重。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一些篇幅较长的政治演讲、学术演讲、法庭演讲、论辩演讲、生意演讲等也可采用坐式。运用坐式要文雅、大方,落座时要轻盈、和缓,切忌急急忙忙,人未站稳就重重地将屁股落在椅上。落座后要保持上身正直,头正肩稳,力戒歪斜肩膀,半躺半坐和两手交叉在胸前等不良姿势,两腿微曲并拢,两脚并起或稍前后分开。不要翘二郎腿,勾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