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激情穿透你的身体(1 / 1)

这样演讲最给力 老泉 1512 字 2个月前

在网上一度流传着一段“猴人”录像:地动山摇的音乐声中,一个六英尺高、秃顶、大脑壳的男人跳上舞台,挥舞着手臂,上蹿下跳,不时像猴子一样仰天长啸。台下掌声应着呼声,沸腾成一片……

别误会,这位仁兄可不是小丑在演戏,他是大名鼎鼎的史蒂夫·鲍尔默,微软的CEO。而台下扭动着身躯、鼓掌叫好的正是微软的数万名员工。这个场景是一次普通的微软会议的视频。史蒂夫·鲍尔默从不吝啬自己的能量,即使几年前因为在日本大叫“Windows”喊坏了嗓子不得不接受治疗,也丝毫未能降低他的音量。

会后,一位供职微软的年轻人在论坛上感慨:“我被我们的CEO鼓动得热血沸腾,那时候如果让我去为微软撞砖墙,我都会毫不犹豫。”虽然夸张,却道出史蒂夫·鲍尔默**演说的功效。

**对于演讲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听众而言,他们要看的是一个有**的“活人”,只有这样的演讲者才能去感染听众、俘虏听众。

如果你留心那些拥有一呼百应的影响力的人物,会明显感觉到他们身上总是洋溢着一股**。特别是在公众场合演讲时,他们甚至手舞足蹈、热血沸腾,将听众们鼓动得**澎湃。

美国著名的黑人解放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还是一位演讲大师。当美国的大地上四处弥漫着种族歧视的黑雾时,年轻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站了出来。1963年8月,34岁的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又名“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讲”),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发出呼号。

这个**澎湃的简短演说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促成了黑人的觉醒与白人的醒悟。

在这里,摘录其演讲片段如下让我们一起欣赏——

100多年前,一位美国伟人签署了《解放宣言》。现在,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站在他纪念像投下的影子里。这份重要的文献,为千千万万正在非正义烈焰中煎熬的黑奴点起了一座巨大的希望灯塔。这文献,有如结束囚室中漫漫长夜的一束欢乐的曙光。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面对黑人依然没有自由这一可悲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惨地套着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枷锁;100年后的今天,在物质富裕的汪洋大海之中,黑人依然生活在贫乏的孤岛之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的阴暗角落里艰难挣扎,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放逐。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

“我有一个梦想”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至今仍然震撼我们的心灵。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感动了所有人:黑人们流下了眼泪,白人们也流下了眼泪。黑人们为他们所遭遇的不公正的待遇而伤心、难过;白人们也许是感到对这一切自己无能为力,深感不安。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可谓用情痛彻心扉,却在沉痛中表现出坚毅、执著与对未来的相信。这篇演讲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实上,任何一场成功的演讲,都是诸多因素的合成。但不可否认,**,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1944年6月,蒙哥马利元帅在诺曼底登陆中对担负突击任务的—队士兵发表的**演说,对士兵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他说:

你们在干一件无与伦比的大事业。世界将通过你们完全变一番模样,历史将为你们树立一座丰碑,写上:你们是迄今最优秀的军人!

什么叫感染力,感染力其实就是调动他人情绪、触动他人心灵、引起他人共鸣的能力。如果说,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演说家,能够像给听众中了蛊般地支配他们的思想,那凭的就是满腔**。听众的心灵被你感动,听众的思想被你传染,他们无法抑制住对你的相信与拥护。即便像希特勒那样丧心病狂的魔头,当年也正是拜演讲时强烈的感染力所赐,才拥有众多的“拥护者”。

在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还是一个年轻的律师时,他接受了一桩棘手的案件。这个案件的棘手之处,在于代理人除了自己的证词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旁证来证明自己。案件的来龙去脉。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老妇人将一名出纳员告上了法庭。老妇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一位烈士的遗孀,每个月靠领取抚恤金维持生活。不久前,当她像往常那样去领取每月的抚恤金时,出纳员竟要她交付一笔手续费才允许领钱。但是,这笔手续费差不多是抚恤金的一半。这种勒索让老妇人无法忍受,便愤而将出纳员告上了法庭。

老妇人这样的案件,没有律师愿意担当代理。其原因姑且不论老人没能力支付多少律师费,单论她“一面之词”式的控告,就让许多律师头疼而没有任何胜算。但林肯接下了这个案子,他的同情心使他无法拒绝。

但打官司光靠律师的同情心是打不赢的。林肯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在事前作了周密的准备。开庭那天,被告对于老妇人的指控矢口否认。这个狡猾的出纳员是口头上进行勒索,并没有留下凭据。情况看上去对林肯这方很不利。

轮到林肯发言了。他并没有一上场就义愤填膺地指责,而是用低缓深沉的声音把听众引入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回忆,述说爱国志士们是如何忍饥挨饿地在冰天雪地里战斗,直到为自由而洒尽最后一滴血的。说到动情处,林肯眼里饱含泪水。等到法官、陪审团与听众都沉浸在感动之中,林肯话锋一转——

“如今,所有的事实都已成为故事。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于地下,可是他们的那衰老而又可怜的遗孀,还生活在我们身边。此刻,她们中的一位老人站在这里,这位老人曾经是位体态轻盈、声音美妙的美丽少女,现在她变得贫穷和无依无靠。她没有办法,不得不依靠作为烈士的丈夫带来的那一点菲薄的抚恤金过日子。但这一点,她也得不到保障,她现在只得向享受着先烈们争取来的自由的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试叫,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在林肯如此动情的演说下,谁能熟视无睹呢?结果是:在没有任何旁证的支持下,法庭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确保遗孀今后再也不会遇到类似的勒索。

**,就是强烈的感情。注入强烈感情的演讲,甚至于可以不用开口,也能征服你的听众。在千部反映美国独立战争的电影中,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将要在荒原上展开,所有的将士都知道这一仗将是无比凶险,将会有无数战友有去无回。将军最后一次检阅了他的部队。他从一队整齐的方阵前缓缓走过,眼里噙着泪水,注视着他眼前如他儿子般年轻的脸庞,似乎要将每一张脸都锲刻在脑海,这名将军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但他的举动震撼了每一个士兵的心灵。士兵们发出震耳欲聋的喊声:“自由万岁!”然后在将军的挥手之下,如猛虎般发起了冲击。在那场决定整个战争胜负的惨烈战役中,他们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终于用鲜血凝成了胜利。

将军没有开口,但却的确做了一段**的演讲。从这个极致的例子里,我们更能体味到情感那无与伦比的力量。

可以说,成功演讲者都是情感丰富者。这种情感发自演讲者的内心,表现出:爱憎分明、喜怒分辨、苦乐分界。没有演讲者的情感投入,就没有听众的情感付出,更不可能有情感变化,当然就不会成就一场最给力的演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