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数据要精确(1 / 1)

许多人讲话太模糊、太含糊,经常地讲些模棱两可的话,今天下午学习,大家有时间就去。有时间就去,是去还是不去啊?今天下午开会,两点钟开始开会,大家就忽略了我开会下午到底安排事,不安排事了?你这个会开多长时间?开十分钟也叫开会,你开个两小时也叫开会,也许开到晚上,所以你就模糊。应该是什么?下午两点开会,三点钟结束,三点以后,人家可以安排自己的事情。

有不少公司经常讲,“努力让客户满意”,那么满意的标准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客户就满意了?应该把它更精确一下,使客户的满意度提升到98.7%,这就是个具体数字,让它尽量地精确,尽量地具体。经常说节约开支,节约开支是个形容词,节约到什么程度呢?说不清楚。那应该把它再具体一下、再精确一下,各项业务和管理费用比原计划削减10%,这就是个精确的具体的数字。

我们大家为什么对9·11事件记忆犹新呢?虽然它已经过去十年了,大家还记得9·11,是因为当时所有的媒体、所有的广播、所有的媒介都在告诉我们:2001年9月11号上午9点恐怖分子劫持了两架飞机撞击美国的世贸大厦,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立即燃起熊熊大火,顷刻间,举世闻名的两座摩天双子大厦轰然倒塌。大家都记住了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能永远都很难忘怀。因为当时所有的媒体在介绍的时候,使用的数据都是很精确的数据。当你每次演讲的时候,要有说服力,让大家永远的记住,就要精确、要具体,举例说明,不断地重复,这是一些方法。

要收集精确的数据,我们首先要自问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

因为,收集特定资料的动机可能会影响到这些资料的可信度。比如某位候选人的工作小组所进行的统计工作是为了表明这位候选人得到了选民的普遍支持,其主要目的在于打击对手,而不是向公众展示选举的实际情况。这就是动机不纯的例子,可信度自然会大大降低。大部分人对出于强烈的求知欲而进行的调查比较信任。如独立的民意测验者、时事调查记者、科学家和学者,虽然耸们也许做不到毫无偏见;但比起商品促销员或者特定目的的鼓吹者,要客观多了。

2.什么时候收集的数据?

这个很重要,一定要确保你所收集的证据是最新的。很多事情就像市场价格一样每天都在变化,有时候资料在演讲时就已经过时了。

3.数据是怎样收集的?

在收集数据时,要尽可能弄清楚一项研究的设计和开展的详细情况。如果某一条统计材料可以支持你演说主题的某个要点,不要整段引用某个二手材料而感到万事大吉,要尽可能查找这一研究的原始资料。

4.避免误导性的数据

我们知道语言是模棱两可的,但会轻信数字是直白的:2+2=4这个等式没有任何疑问。然而,数字也可能同样模棱两可,使那些粗心大意的人陷入统计的误区。

某公司每个部门平均有十二台电脑。实际上,财务部有四十台电脑,而其他部门大多只有一台或根本没有电脑。这样的报告虽不太可笑却同样误导人。这说明,当几种极端情形扭曲了分配时,采用计算算术平均值的办法是不适当的。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一般更倾向于用中位数或众数,当然它们也有可能被滥用。

收集数据主要有二个主要途径:

(1)直接数据。这是演讲者在日常生活、工作、训练和学习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数据。它是演讲者自身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和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

(2)间接数据。这是演讲者从报刊、书籍、文献、广播、电视中得到的数据,可称为第二手材料。

不过,有的时候,一些数据都只是数字的隐喻,这就要另当别论了。

许多年前,在一本《中国画报》的彩页杂志中,总能看到一些令人吃惊的具体数据。“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福建省的扫虫除害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总共清除了5617987只害虫”。难道当时真有人去一个—个地数虫子?不可能!后来听别人说,这只是把数字用做一种隐喻手法,具体的数值不一定准确,但却代表着贡献的多少。数据越是精确,其意义越是重大。

尽管保证数据的准确无误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从《中国画报》中还是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除了让人们对数字的庞大印象深刻,数字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中国画报》运用精确数据来说明问题的方法是很正确的,这些数据确实会引导读者去思考。

其实这很容易,你完全可以办到,特别是当你把那些难以确切表达或根本无法测量的事物同精确的数据联系在一起时,效果更加明显:

“科学调查表明,在15岁以上的男性中,有86.74%的人需要花费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把羽绒被套回被罩中”。

拭想想,如果演讲内容涉及未来事件的发生时间,那么为了吸引注意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确定具体数值。我们不妨比较以下两种表达:

“按照现在的破坏速度发展下去,到2030年,亚马逊热带雨林将完全消亡”。

“按照现在的破坏速度发展下去,2029年7月5日当地时间下午5:37,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最后一棵树将被砍下”。

演讲的真实可信是演讲产生较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基础。只有在事实以及基于事实的一系列基本判断真实可信的条件下,才能得出富于说服力的结论。这就是说,恰当的引用数据不仅能够使演讲变得形象生动,而且能够大大增强演讲本身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