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料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在这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又不迷失其中,首先要有明确的方向感。有的放矢即懂得哪些文献是可靠的、哪些文献会让我们的查找更加便捷,能在哪里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文献,在演讲中哪些问题适合使用文献研究法。这些方面的能力将在一生的研究中起作用,而这种能力习得的过程首先需要耐心和细心。
资料的类型很多,按照其固有形式可分为文字资料、数字资料、声音资料和图象资料。包括书籍、期刊、报纸、剪报、特种文献、统计年鉴、统计表格、唱片、磁带、地图、图片等。
整理材料通常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整理材料。指及时地把收集的材料系统化、条理化,将零碎的材料集中、分类。
(2)鉴别材料。其实就是进一步地整理材料,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方法,将表象与实质、典型与一般、分量重与分量轻等材料,一一区别开来,力求使保留的材料“精”、“准”、“深”。
当然,有时候还可以边整理边查找,比如可以向个人借阅,博物馆、展览馆、商场都可以成为资料收集的场所。上网也是一个好办法,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搜索方法,输入关键字,运用搜索引擎,一下子很快就能找到许多相关的信息。
用什么方式整理瓷料,要根据演讲的主题需要而定,查找的范围应该是由近及远逐步扩大的,如从家里的图书开始查,到学校的图书馆再到其它的图书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图书馆还配备了电子检索系统,会让查阅更便捷。
如果所需要的内容很短,可以用做摘录的方法进行记录,查阅百科全书及辞典之类的工具书,一般是带着问题去查,如想了解某一人物、某一专业术语、某一个事件等,同查《新华字典》一样查,比较方便。如果要查找某一年的某一事件、数据,就可以查阅相关的《年鉴》。
查阅整理资料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有一定的技能,而这一技能是在不断地查阅整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必须亲自去尝试才能得到它,任何人都不能替代。查阅整理资料时不仅需要耐心、细致、仔细,还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并按照一定的程式去做,而不是到图书馆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为了便于演讲,可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制作资料卡片
用卡片的形式进行资料目录的登记,便于快速查找。要从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中摄取有用的资料,就必须对资料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去除假材料,去掉重复、过时的资料,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阐明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但对孤证材料要特别慎重。
2.为资料排序、编目
如果收集到的资料比较多,还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排序与编目。为了今后演讲时查阅的方便,一般采用首字母开头的方式进行编目。每一条目上一般要写出该资料的出处,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在何处查阅等。
3.对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资料的阅读、消化并将有用的记录下来,实际上就是对资料进行精加工的过程。
决之,要养成习惯,标明自己采用的任何一条参考渠道的来源,把所有渠道的完整书名记下来。想一想,如果有人对你的某一条论据表示怀疑,而你只能回答“我在自己的资料中查到这一点,但是具体出处我记不清了”。如果这样,那将多么狼狈。记下期刊编号或出版地,记下你在自己的演讲过程中永远不会提到的细节问题,这样做看起来似乎毫无必要,但是经常习惯性地记下所有信息有助于你在再次需要时查阅资料非常便利。如果你以后要把自己的发言整理成书面报告或文稿,这些研究笔记是非常宝贵的。
在浏览卡片目录或期刊检索时准备一个小型的笔记本。把每条可能的参考信息的作者姓名记下来。在作者姓名下面写出书名,期刊名称和日期的关键词,在左边记下索书号。大致估计完整的书名、作者姓名和出版情况可能占多少地方,留出空白以便必要时补充添加。
当你已经记满几页纸,前后翻一翻,浏览一遍,挑出你愿意进一步详细查阅的书籍。这样做也许会浪费几张稿纸,但是长远看来可以为你节省很多时间,你不必专门再把它们从随手涂画的纸条抄到新的笔记卡片上,也不必再跑到图书馆补充剩余的书目信息。这样做的另一个优点是你再也不会遭遇如下困境:你找到一个以前的笔记本,发现—面简单地记录了一条信息,现在你认为这条信息是至关重要,你把卡片翻过来,结果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线索,你禁不住哀叹:“太棒了!可是我怎么找到它呢?”
记住:引证一定要准确;避免歪曲资料或断章取义。尤其要明确哪些是你的看法,哪些是客观事实。不仅要指出原文引用的出处,还要指出你所引用的他人观点的出处。彻底杜绝剽窃的嫌疑。
有时需要采访时,要为每次采访准备名录卡片,说明接受采访者的姓名、他或她的资格以及采访日期。在听采访录音或整理采访笔记时,把这些内容记在卡片上。当你为此积累了大量卡片,还要学会把它们诸如历史、起因、解决方案等题目进行归类,并把关键词依次记在卡片上,这样才算是真正为演讲做了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