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嘴巴,多说巧话(1 / 1)

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是避免不了的,想知道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是需要技巧的。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不懂二八定律,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的时候胡说,结果好话讲成废话,巧话说成胡话。

办公室文员小宁就是一个说话直来直去的人,当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突然间说出来的话会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一次,一位女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当问及小宁时,她不假思索地说:"一般!我觉得这种颜色你穿有点艳,还有你太胖了,看起来有点紧。”

女同事感到很生气,而且其他大赞衣服漂亮好看的人也感到很尴尬。这完全是由于小宁不会说话导致的。虽然有时小宁也会为此后悔,可在发表意见时,她就是管不住自己,总是说些别人不爱听的话,让人接受不了。时间一久,同事们便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都不愿意和她说话,结果公司里几乎无人主动与她交往。

很多人希望别人能对自己说实话,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及自尊。怎么办呢?实话要说,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懂得“巧说”!

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表达出来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地大叫起来。

丁厂长忙问:"疼了吧?"

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

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

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

老丁一下子听出了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可以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而伤了和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高明的回答。

有一位衣着华美的妇女去时装店买衣服,对一套时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正在犹豫不决之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您的眼光真是不一般,刚才某大姐也看上了这套时装,和您一样,她也觉得这套时装有点贵,刚走。"于是,这位夫人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

这位营业员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夫人"自己所见与别人略同"和"别人嫌贵没买,要与别人攀比”的心理,用激将法巧妙地达到了让这位妇女买下时装的目的。

此外,你还可以委婉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

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议员,不过林肯早就了解到该人的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

朋友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

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40岁就应该对他那副长相负责了。”

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

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议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职场是个特殊的场合,说话必须要冷静,什么实话该说,什么实话不该说,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为人诚实,实话实说,最后获得美好的结局,并不窝囊。在不丢失尊严的情况下,记住要管好自己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