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你了”(1 / 1)

这是一位母亲的日记:

吃晚饭的时候,7岁的女儿还是像平常一样很不安分地到处乱跑着,怎么也不肯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吃饭。我说了她几次,她充耳不闻,继续着自己的活动。我一下来气了,指着她的鼻子大声说:“你爱吃不吃,反正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不爱你了。”女儿听了以后,回头看了看我,随即问道:“那爸爸呢,爸爸爱我吗?”我随口回答:“不爱,你这么不听话,我们都不爱你了。”然后,我就再没有理睬她,开始埋头忙着自己的工作。

过了好半天,我忽然发觉屋子里很是安静,没有看到女儿折腾来折腾去的身影,也没有听到她嚷嚷的声音。我抬头看了看爱人,他正在看电视,身边也没有了那个平常紧紧依偎的小身影。我诧异极了,站起来仔细察看,一转脸,发现了那个丫头,她正安静地坐在沙发的一端,低着头掰着手指头,好像还有些抽噎,我有点不解,走过去,坐在她身边,慢慢地托起她的脸。看到小小的脸上居然还有泪珠,我急切地问:“宝宝,怎么了?”女儿听到我的问话,这才睁大眼睛看着我,一字一句地慢慢说道:“妈妈,你为什么不爱我了?爸爸为什么不爱我了?你们都不爱我了,我怎么幸福呀?”说完以后,搂着我委屈地大哭起来。

像这位母亲的女儿一样,天下的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深深的爱,而如果父母对孩子说,“我不爱你了。”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心。也许,父母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就像案例里的母亲一样,可是,即便如此,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脆弱的心灵是经不起“随口说说”的。可以说,孩子从出生起,离他最近最亲的人就是父母了,他们无不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父母的爱,对他们而言,这比什么都重要。正如一位孩子所说的,“天底下的东西,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但唯独希望父母对我的爱永恒。”

所以,父母不但不能轻易地对孩子说“我不爱你了”,相反,还应该多对孩子表达“我爱你”。

“你会对孩子说‘我爱你’吗?”某网站对此话题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父母在孩子处于婴儿懵懂的时期表达过,大部分父母在孩子3岁上幼儿园以后就很少直接地表达对孩子的爱了,相应地,孩子就更少向父母表达感情。

鉴于家庭表白气氛严重缺失的现状,广州某亲子网举行了一场亲子活动,20多个家庭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的“真情告白”环节引发了全场**。当音乐响起时,父母向孩子读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真心话:“孩子,你真听话,真有出息。”“孩子,你是我们的宝贝,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也许是父母的热情感染了孩子,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也用稚嫩的声音回应道:“爸爸妈妈,我爱您!”顿时,温馨的气氛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不少人热泪盈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活动中,亲子之间互相传达爱的信息,拉近了彼此的感情。父母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轻轻的一声“我爱你”,竟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

对孩子说“我爱你”、向孩子表达爱有很多好处。向孩子表达爱,可以消除孩子生活中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孩子的焦虑。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他们闷闷不乐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与父母的关系。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说,孩子最强烈的焦虑来自最高价值被最重要的亲人所否认。最高价值是什么呢?就是爱与被爱。如果父母让孩子认为,他成绩不好就再也不配得到父母的爱,也没资格去爱父母,那么孩子一定会陷入极大的焦虑中。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孩子无论看起来多么在乎朋友和老师的评价,他们最在乎的仍是父母的认可。因而,如果父母与孩子能保持一种稳如磐石的关系,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无论你怎么样,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爱你认可你。”那么,孩子的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在适当的时机向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意,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一面镜子,不断地反射出孩子的一切,当听到那些鼓励、赞许以及充满爱意的话时,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他会感到骄傲,由此,自信心也会增长,而那些长期得不到肯定的孩子,则会变得胆小、没主见,长大后习惯被安排做事情,缺乏创造性。

生活中,父母一句充满爱意的话往往会让孩子感到莫大满足,如果孩子做了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父母要及时说:“孩子,你真棒,我们爱你。”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说:“不要怕,我们爱你,我们都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说:“你做的事情我们不同意,但我们爱你,并希望你改正错误。”孩子是很敏感的,很在乎父母对自己说的话,一句真真切切的话能抚慰他们的心灵,尤其对于懂事的孩子来说,父母爱的表达可能会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令亲子关系更进一步。

除了用言语表白外,鼓励的眼神、甜蜜的抚摸等都是很好的爱的表达方式。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真高兴,你是我的宝贝!”等,可以慢慢地培养孩子坚忍的意志。同时,孩子得到父母明确的爱的表示,成长的道路就会更顺畅、更广阔,他们会自觉做到遇事不惊、沉着冷静,并善于调节自己。

父母们,请不要表现出你对孩子的不屑。从现在开始,向孩子表达爱吧,孩子期待你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