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与孩子商量好处多(1 / 1)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对孩子要少下命令,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适用或失败时才用。要像一个善良的立法者一样,不会因为去压迫人而高兴,而因为用不着压迫而高兴。”

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两代人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就是学会商量。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商量非常重要。商量能够让人感觉到受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人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

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受尊重的权利。如果家长喜欢与孩子商量,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家长交流,反之,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封闭自我。

有一个叫龙跃军和一个叫李海潮的男生,他们的家长失业了,两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面对同样的境况,两个孩子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李海潮依旧没有改变穿耐克、乔丹等名牌服装,跟着时尚走的习惯,最近又迷上了上网,并且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更别说按时上课了。“海儿是全家的希望,只要他读书好,将来有出息就行,没想到他连课都不上。”李海潮的父亲感到非常失望,“但我们还是觉得孩子应该拥有这个时代给予他们的快乐,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觉得委屈,不能让他来承受家长因工作失败而带来的酸楚。所以,我们从不在孩子面前倾诉失业后的失落,更不会抱怨挣钱太辛苦和受到太多的委屈,照常满足他的吃穿要求和他想要的零花钱,没想到这孩子把我们对他的期望抛到了九霄云外。”

而龙跃军却和李海潮大不相同,虽然有时上学也迟到,可是学习成绩却在不断进步。

原来,龙跃军的家长下岗后又重新创业,白天黑夜顾不了家,但思前想后,龙跃军的家长还是将实情告诉了孩子,与孩子商量应该怎么办。“有句话不是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我们生活困难,孩子是家庭成员,有义务作贡献,帮助家庭早日摆脱困境。”龙跃军的家长说。

龙跃军的父亲是一个性情爽朗的人,提起儿子总是乐呵呵的:“与孩子商量后,孩子也很乐意,主动提出照顾好奶奶和搞好自己的学习。我们有时回家累了,他还会为我们捶捶背,按摩按摩。这孩子一岁多就会为我们添饭、拿拖鞋,我们就没有不放心过,不仅表扬鼓励他,而且教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会与他商量,请他帮助想办法。我们常对孩子说的就是‘我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要相亲相爱,尽职尽责’,儿子做到了,他关心每个家人,把奶奶也照顾得挺好,这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了。而且听说他现在学习也没耽误,真是让我们高兴,也太难为孩子了。”

“孩子,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咱们商量一下看怎么解决好。”作为家长,在尊重孩子这方面,你是否做到了呢?

一个家庭,除了家长,还有孩子。可是,家长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尤其是决定一些重要的事情时。他们总是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也不懂。没错,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可以暂时不让孩子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大人做出涉及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随便替他做决定。他年龄虽小,总归是一个人,他有权知道关于自己的事情。事实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员,都有权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与决定。它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哪怕是婴幼儿,你们讨论某件事的时候,也可以让他待在一边,就算是个形式也非常重要。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孩子,就更不可忽视他在家中的地位了。

有一位母亲在日记中这样记述自己的教子心得:

我从儿子的成长中体会到:商量,能使家庭关系变得和谐;商量,能使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并学会用商量的办法去对待家长和他人。

从儿子幼儿时期直到高中时代,我一直用“商量”的办法同他相处。“商量”使亲子间增进了感情,避免了冲突和对抗;“商量”使儿子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情、思考问题,学会了民主和平等、尊重和友谊。

尊重孩子的家长,也会得到孩子的尊重。时常被家长请去商量某件事情的孩子,到了他要做一项决定的时候,也会主动地去跟家长商量,而不是一意孤行。家长要时刻记得,孩子也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许多事情,要和孩子商量着办。学会与孩子商量,是两代人沟通的好方法。人和人之间,如果互相不沟通、不交流,是无法相互了解的。

当然了,商量,不是简单的迁就,而是家长与孩子对话、沟通、相互了解,形成双方可接受的意见或办法;商量,不是家长发号施令,而是真正地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更当做一个孩子来对待。商量,使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打上“民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