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机会增加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喝什么才健康?怎么喝才有益?这一问题一直是人们对饮品认识争论的焦点。现在不必再为这个问题烦恼了,看完下面的内容会让你明明白白健健康康地喝。首先来看看你是“但求健康派”还是“美味至上派”?你是“按律饮用”还是“随需补充”。然后营养专家会告诉你喝什么,怎么喝。
喝什么
斗争焦点:但求健康VS美味至上
自然派
强项:瓶装水、白开水、牛奶和来源天然的蔬菜果汁,最天然最纯净,取材也方便,又经济实惠。热量较低,不怕胖,用来解渴补水最适合。
软肋:健康的味道要么乏味寡淡,要么具有不十分如意的生涩味道,选择全方位健康饮料的人,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部分口感。
享乐派:
强项:想起那些美味爽口和口感厚重的饮料就让人神往,醇厚的咖啡和酒饮料,刺激爽口的碳酸饮料等,不仅能迅速使人满足口腹之欲,还是补糖分补热量的猛将。很多饮料含有的咖啡因具有一定的提神效果,在短时间内就能帮人摆脱精神不振,你的身体会感觉“劳累已解除”。
软肋:多喝浓咖啡会丢失钙和水分,一些果汁软饮料甜度太高,不由让人怀疑天天喝甜果汁,是不是热量和糖分都随水分上身,喝出肥胖来。碳酸饮料更是臭名昭著的垃圾饮料,高糖且啃噬骨质的钙,还容易引起龋齿。
听营养专家的:
中国营养学会相关专业人士告诉我们,在日常饮食中,食物中往往已含有多数的营养成分,可以满足人体需要,重补充水分的自然饮料如白开水才是聪明女性的首选。含有刺激性成分的酒精和咖啡、碳酸类饮料,一般不宜作为日常饮品大量饮用。茶饮料和乳饮料,虽然口味可人,标明是添加了健康成分的饮料,但其营养成分并不能一概满足人体需求,只适合偶尔品尝,不建议大量替代纯水来饮用。
饮好水:尽量避免常饮蒸馏水,容易缺乏营养,对肾脏较弱的人士更为不利,可选择优质的矿泉水。饮用碱性水也对人体较有利,如在家用滤水器过滤后煮熟再喝也完全可以。
饮暖水:春天燥热,很多人贪凉都会选择饮冰水。其实冰水对胃脏功能不利,饮温开水更为有益,因为这有助于身体吸收。
怎么喝
斗争焦点:按律饮用VS随需补充
“水桶”派:
观点:喝得少了不健康,所以必须按照专家建议的每日需要量补充**饮料,严格量取,按早中晚3个时段分别摄入。只是有时用餐时喝了汤和粥,再一通猛灌1000毫升水,肚子胀得仿佛一个水桶。
软肋:注重补水是王道,但不注意喝法就会喝成水桶。人体就如同一个水泵,过多饮料喝进去,身体要泵出多余水分,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泵出体外,也有许多危害。
顺其自然派:
观点:顺其自然,渴了才喝水。等我的身体发出“渴了”的感觉信号时,才赶紧喝水,不渴不喝也不会耽搁补水。没有养成喝水定时定量的习惯,一切顺应需求,渴了才喝。
软肋:渴了才喝,往往还是有皮肤头发干燥,口舌粘厚的“缺水”表现。这是因为,人体发出“渴了”的感觉信号,是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况,才向大脑诉说缺水的一个信号。最开始的身体缺水,好比先动用了流动资金——细胞外水,等不够了,再动用“库存”,也就是细胞内的水。“渴了”已经是库存告急的时候了。
听营养专家的:
口渴是细胞内缺水的反应,最好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按时饮用而不是渴了才喝。这需要科学饮用含在饮料里的“八杯水”。
早上起床后宜饮一杯(500毫升)温水,应视为每日的功课,润肠通便,降低血粘度。
晚上宜饮一杯(150毫升)红酒,或一杯(200-400毫升)低脂热牛奶,帮助睡眠稳定情绪。
如果用电脑比较多,宜选饮1000毫升左右的淡茶如**、枸杞茶或绿茶,明目又抗辐射,休闲时可以来杯(200毫升)纯天然果汁,愉悦和放松一下神经,可以清理自由基,增强抵抗力。
含糖多的饮料会阻止肠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不宜多喝。
运动时喝一点运动功能饮料,补充流汗损失的电解质。平日不需要特别补充那些运动型饮料,运动饮料含有少量糖分、钠盐、钾、镁、钙和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应口感清凉,温度在10度左右,因钙镁离子含量高,非运动状态多饮,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喝水不能猛灌,最好先将水含在口中,再缓缓喝下,以免呛水。
酸口味的饮料比如一些果汁是碱性饮料,可以助消化解除体内疲劳,清除自由基,而苏打水等虽然PH值为碱性,但却属碳酸饮料,除了爽口,无助于肠胃吸收,尤其是有胃酸过多和消化吸收障碍的人。
上班时要及时补水,而不要因不喜欢“常去厕所”,就不喝水。女性更应切记按时补水。
餐前进固体食物前,先小饮半杯饮料(约100毫升),可以是温的果汁、酸奶,也可以是温热的冰糖**水或淡淡的茶水,或者是一小碗浓浓的开胃汤,都是很好的养胃之法。餐后根据体质,选择喝一些茶饮料来助消化,如绿茶、红茶100-200毫升为宜。
有效的饮水方法是在空腹时饮用,水会直接从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体吸收;吃饱后才饮水,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比不上空腹饮水。
喝多少
斗争焦点:纯“水母”VS组合饮
水母派:
为了单纯补水,仅仅摄入饮用水,其他的**饮料一概不碰,严格的把八杯纯水的总量贯彻到底!早八点和晚上八点之间一共饮水3升。
组合派:
在饮用水之外,酌情组合其他的甜味饮料、茶饮料和酒精饮料,加上咸汤、粥等流质饮食,一并计算**摄入总量。
听营养专家的:
喝包括水在内的饮料,一次量在200-250毫升为宜。一个健康人,在不感觉口渴的情况下,包括食物在内,补水在2-3升即可,单纯饮水超过3升,对身体无益,严重的会造成水中毒。人如饮水太多会引起排出不畅导致水肿,心血管的承受能力也会下降,容易疲乏无力。尤其晚八点之后饮水过多会容易水肿。
日常食用的大部分食物中都含有水分,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400毫升水分,并可补充营养,应计入每日饮水的总量。
每天必须为自己补充2-3升的水分。那些含有糖分、咖啡因或者酒精的饮料并不能很好地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甚至加速排出水分,所以这部分饮用量不计入每日饮水量。
含有热量的甜味饮料喝得太多,往往会给予摄食中枢一些抑制信号,影响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
运动前后应补运动饮料,建议用量:剧烈运动前2小时补250-500毫升;运动前即刻补150-250毫升;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120-240毫升;运动后按运动中体重的丢失量,体重每下降1千克需补1升。轻量运动一瓶500毫升足够。
睡前热牛奶饮用量在250毫升就可以,大概是一马克杯。
美味自测——正确饮用水你做到了吗?
饮品以“水”为重要载体,对比你自己的饮水方式来看看你会喝水吗?
1.早晚都要饮用一杯水。
2.出汗后要及时补水。
3.不要等到口渴后再饮水。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经缺水了,口渴是身体给您发出已经缺水的信号。
4.经常少量多次饮水,不要一次喝得过多或半天想不起来喝一口水。
5.运动后如体重有所减轻,应及时补水。
6.不要以咖啡、浓茶等饮料代替水。咖啡因和酒精有利尿作用,饮后会增加排尿,损失人体水分。
7.活动后称体重,每损失体重0.45公斤体重补充2-3杯水。
8.注意尿液的颜色和气味。量少色深表示已经处于脱水状态。
9.睡眠时身体也会丢失水分。在一天开始和结束时均应饮用一杯水。
10.天气温暖时,饮用凉开水是保持体内水分的最好方法。凉水比热水吸收更快,冷却身体更有效,可减少出汗。
对照上述十项饮水标准你做到了吗?饮水可是人体健康的一件大事,不能马虎,水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饮用每一杯水都是一个排毒的过程,相信每个人都不愿意让毒素停留自己体内。
特别提醒——饮料种类多千万别喝错
目前饮料市场的大众消费是以“解渴”为主要目的,兼顾饮料营养与保健功能的“健康消费”也开始被认同。市场上饮料种类品牌十分繁多,因此饮料的选择就成了一个问题。专家提醒,饮料不是无所不能的营养品,需要科学选用。
选用饮料应以天然、卫生、安全为原则。购买饮料时必须看清楚标签上的产品名称、成分构成、生产日期、保质期。
另外,大家要知道的是,水才是生命之源,饮料无论多么好喝多么有营养都是不能代替水的。
茶饮并非全都好
饮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茶中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有利于补充水分,消暑解渴,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感,还能抗疲劳、降血脂。饮茶的益处很多,但饮用不当,也会造成一些弊病。因此,饮茶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哦!
1.不饮烫茶。因为温度太高的烫茶对人的咽喉、食道及胃的刺激太强,长期饮用烫茶,会损伤这些器官的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2.不饮浓茶。因为太浓的茶里咖啡碱的含量过高,容易使人的中枢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胃酸分泌增多,对早搏、心房纤颤的冠心病以及肠胃溃疡的患者都极为有害。
3.不饮焦茶。不饮焦味很强的茶,因为焦味强的茶中含有一种环芳烃类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长寿不利。
4.不饮霉茶。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中保存的茶,容易发生霉菌,其中曲霉有毒,饮用对人体不利。
5.不饮隔夜茶。因为隔夜茶冲泡时间过久,茶叶中的茶多酚、类酯、芳香物质可自动氧化,不仅清香之味锐减,而且隔夜茶伤脾胃。
6.不饮冲泡次数多的茶。一般来说,一杯茶冲泡3-4次,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茶汁了。次数过多,不但无益,反而会把有害的微量元素冲泡了出来,所以不饮泡次数过多的茶。
7.不饮冷茶。温茶、热茶皆有清热化痰、利水通便的作用,而冷茶不仅无清热化痰之功,反而有滞寒聚痰之害,所以,千万别喝冷茶。
8.不饮“空心茶”。“空心茶”即空腹饮茶。空腹饮茶使人心慌、意乱,因此,要克服早晨起床后空腹饮茶的不良习惯。
9.身虚体弱者少饮茶。年老身虚体弱者,长期饮茶会耗损元气,容易引起心脏病、肺病、肠胃等疾病。
10.病患者不宜饮茶。因为茶中含有咖啡因,易使神经兴奋,故失眠患者、心跳过快的冠心病人、高血压患者不宜饮茶。但支气管哮喘、胆绞痛病人,适量饮茶,可减轻痛苦。
总之,饮茶是有一定讲究的:姜茶治病;糖茶和胃;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但烫茶伤人;浓茶伤体;隔夜茶伤胃;凉茶伤脾;空腹茶令人心慌;晚茶影响休息;饱茶使人胀肚;淡温茶清香无比。大家在享受茶的同时可一定要记住这些啊。
碳酸饮料只是口味好而已
清凉可口的碳酸饮料深受人们的欢迎,不仅儿童喜欢喝,许多成人也喜欢用它来解渴,甚至取代了白开水的位置。但是,喝过多的碳酸饮料并非益事,不仅会影响人的食欲,而且还会造成人体内钙的丢失。如汽水、可乐,其中含有大量碳酸,喝入胃内,碳酸可与胃肠道内的钙离子起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然后随胃肠道蠕动排出体外。胃肠道内的钙被排出后,体内其他部位的钙则被游离出来,不断向胃肠道内补充,从而慢慢造成体内钙的丢失。
我国居民的膳食以谷类为主,食物中钙的含量一般达不到人体的需要量,如果再大量喝碳酸饮料,则会造成钙缺乏症。在儿童,可造成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障碍,体格矮小,牙齿不坚固;在成人,特别是孕妇和老年人,则易发生骨质疏松。
因此,最好少饮碳酸饮料。特别喜欢喝这类饮料的人,则要注意补钙,多吃含钙高的食物。
此外饮料中含有糖或糖精、合成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等,它们在体内排泄慢,会加重胃肠道和肾脏的负担。
同时专家还提醒:用餐时不宜喝碳酸饮料。这不仅影响食欲,还会影响食物消化,胃内产生气体。久而久之,会影响健康。
莫把含乳饮料当奶喝
由于牛奶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道理日益深入人心,天天喝奶已逐渐成为一种健康需求。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一些本不该出现的现象,用含乳饮料代替牛奶食用便是其中一例。
1.含乳饮料不是奶
我们讲的奶,包括**奶(鲜牛奶、“纯”奶和各种花色奶)、发酵奶(酸奶)和固体奶(各种奶粉)。这些**乳液或按说明调成的奶粉乳液,其各种营养成分应接近鲜牛奶,不应额外兑水。标称为“奶”或“乳”的商品,必须确保其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2.5克/100毫升。
含乳饮料与各种“奶”或“乳”不同,其中包含必备的牛奶成分,但其中更多的是水。含乳饮料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只相当于鲜牛奶的1/3左右。含乳饮料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发酵型含乳饮料,其中除牛奶成分外,还加入乳酸菌,对人体有较好保健作用。另一类,虽然口味也酸酸甜甜,但其中却不含乳酸菌,是用酸味剂调配而成,称配置型含乳饮料。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加以区分。
很多家庭将口味较好、易于被儿童接受的含乳饮料当成牛奶给孩子喝;有些学校甚至选择含乳饮料作为学生奶给学生食用。这样做危害极大,因为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儿童的营养以及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
2.选择合格的含乳饮料
学者们反对以含乳饮料代替牛奶食用,但并不反对人们去喝含乳饮料。在各种饮料中,含乳饮料独树—帜,它在解渴的同时,还具有一定营养价值,有的还加入了对人体有益的乳酸菌。
但是,当前含乳饮料质量却不能令人满意。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几次抽查,合格率都不高,不合格项目恰恰是:蛋白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含量严重不足。
喝果汁也有禁忌
果汁饮料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又含有一些对人体组织有利的特殊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除了糖尿病人必须注意含糖量外,喝果汁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喝果汁的时间
两餐之间或饭前半小时是饮用果汁的最佳时机。果汁含有多种有机酸、芳香物质和酶类,可刺激食欲,有助于消化。因此,常常作为早餐前的开胃食品。既然为了“开胃”,自然不能一饮而尽,一般都是细斟慢品,数量也不宜太多。美国学校早餐计划中规定,早餐必须有一份水果和蔬菜,或者半杯纯水果汁和蔬菜汁,实际上通常是水果汁。果汁也可以餐间食用,不过目的不在于“开胃”,而在于它的营养价值。果汁中富含钾、铁、硒、铬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多种抗氧化活性物质。此外,喝果汁还有利于膳食中铁的吸收。一般谷物中铁的吸收率很低,如大米只有1%,面包也不过3%。然而,若与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果汁一起吃,铁的吸收率就能提高3—6倍,其营养意义当然不可小视。
2.是否适合喝果汁
应该说,果汁是老少皆宜的饮品。从哺乳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可以饮用。果汁被认为是给3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C必须添加的辅助食品。然而,也有人不适合喝果汁,如患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的人。健康人中也有人喝果汁出现腹胀和腹泻,这种情况是由于果汁中含有不能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引起的。肾功能欠佳的人,应避免在晚上饮用,否则早晨醒来,很可能会出现手脚浮肿。
3.不宜用果汁送服药物
在婴儿患病时,有些家长用果汁代水给孩子服药,这是不科学的。在各种果汁饮料中,大都含有维生素C和果酸。而酸性物质容易导致各种药物提前分解和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吸收,影响药效;有的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会增加副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利因素。如婴儿发热时常用的消炎痛、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若在酸性环境中更容易对人体构成危害。轻者损伤胃黏膜,刺激胃壁,发生胃部不适等症状;重者可造成胃黏膜出血。因此,给婴儿服药不宜用果汁及酸性饮料送服,若要饮用果汁饮料,也必须在服药后相隔1.5小时以上再服用。
4.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果汁中虽然含有许多营养物质,但缺少一种水果的粗纤维。因此,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合理饮用——一张你要知道的喝水时间表
6∶30:经过一整夜的睡眠,身体开始缺水,起床之际先喝250毫升的水,可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
8∶30:清晨从起床到办公室的过程,时间总是特别紧凑,情绪也较紧张,所以到了办公室后,先别急着泡咖啡,给自己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
11∶00:在空调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得起身动动,再给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
12∶50:用完午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可以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
15∶00:以一杯健康矿泉水代替午茶与咖啡等提神饮料吧!能够提神醒脑。
17∶30: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饱足感,待会吃晚餐时,自然不会暴饮暴食。
22∶00:睡前1至半小时再喝上一杯水!今天已摄取2000毫升水量了。别一口气喝太多,以免晚上上洗手间影响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