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帮助别人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1 / 1)

不能只凭自己对事物的初步印象就妄下判断,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办到。还有这些帮助对他们来说是否是最合适的,即使在物质上会蒙受无关紧要的损失,也不要认为这是一种伤害,因为人们总是会以为自己受到了伤害,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摘自《沉思录》

在帮助别人之前,一定要充分的了解情况。有人就会说,这不就跟“帮助别人,寻求回报”的性质是一样的了?其实,不然,寻求回报,体现的是一个人帮助别人不是纯粹的奉献,他还带了些许的功利性。但是,了解情况就不同了。在帮助别人之前,事先了解情况,为的是能更完美的帮助别人,或者是不至于“越帮越忙”,“帮倒忙”。

家住A市的李先生准备利用周末开车去B市办一点事情,因为途中要经过C市,所以他老婆的“闺中密友”请他帮忙将一份A市当地特产——烤鸭带到C市的亲戚家中。不过,这件事却让李先生很为难:虽然途中会经过C市,但是,他的原定计划是从C市外围经过,而且,他对C市的市区道路也不是很熟悉,所以,他并不赞成接受这个请托。

不过李太太却认为,既然大家都是多年的挚友,以前对方也没亏待过自己,这样一件小事都要拒绝的话,实在是说不过去,于是没想太多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既然老婆大人都已经答应人家了,李先生即便是觉得不妥,也只好照办。到了C市,他很快就跟老婆的“闺中密友”的亲戚联系上了,但是,因为他实在不熟悉当地的道路,所以,在市中心绕了大半天,他才把特产交给对方。遗憾的是,由于在车里闷了太久,烤鸭已经变质,对方心里很不愉快。更惨的是,因为在路上耽搁太久,到达B市的时候,和李先生约好的那个人,因为有事也已去外地出差。不得已,李先生只好在B市多待了几天才将事情办妥。

原本是好心帮忙,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显然不是大家的初衷。李先生的这种“好心没好报”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由此可见,在帮助别人之前,了解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了解情况”主要主要是指了解对方的需求。

战国时期,有一个诸侯他非常喜爱孔雀,然后把孔雀抓回宫里面养起来,当宠物养起来。

这个诸侯很欢喜,就把自己吃的三珍海味都拿去喂孔雀,把自己最喜欢用的东西也都拿去让孔雀用。但是没有几天,孔雀死掉了。诸侯非常伤心:“我这么喜欢你,你为什么就离我而去了呢?甚至连我最喜欢吃最喜欢用的,都拿来成就你,为什么你就死了呢?难道你不懂我的心吗?”

他非常伤心,伤心之余就问大臣,他说:“我这么喜欢它,按道理说它应该生活得很好,但是它为什么就死了?“大臣就说:“大王,你是以养你之道来养鸟,不是以养鸟之道来养鸟,所以你不懂鸟的心。你不懂孔雀的心,所以你就很难真正地关心到孔雀,很难真正地把孔雀养活。”

因为诸侯不了解孔雀的需求,所以,即使他将自己最喜欢吃的最喜欢用的东西都拿来给了孔雀,也没有留住孔雀。同样的道理,如果不了解你提供帮助的对象的需求,那即使你付出的再多,但是,你的这些付出都符合对方的需求,不是对方想要的结果,那也是“白忙乎一场”。

了解对方的需求,这在帮助残疾人的时候,最能体现。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残疾人代表李楠在“北京残疾人事业及温馨家园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就表示:当我们要去帮助别人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残疾人在哪些方面需要具体的帮助,甚至有的残疾人会因为自身某些方面的原因而不愿意别人来帮助他。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像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他是能力非常强的,而且非常自信的,他有可能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你善意地去帮助了他,也可能会给他造成一些不便。当然,在平时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也要先观察或是询问别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或者是需不需要我们的帮助。

人的本性是要行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充分的了解事情的客观情况,看看我们的能力是否能给他人合适的帮助,怎样做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帮助了他们。

另外,给予别人帮助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我们还要看看自己是否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还答应别人,那最后不仅会发挥自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还不能给别人正确恰当的帮助,以至于耽误了别人的事情,虽然做出了很大努力,确实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