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四季养生四部曲——“养、治、润、补”(1 / 1)

自然界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四时气候变化,是生物生长化收藏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导致人体生病。而且我们人体本身就具有适应外在环境变化而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有限而已。如果气候变化过于急剧,超过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者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做出适应性的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因此,《素问·经脉别论》指出: “春夏秋冬,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灵枢·百病始生》对这些方面也提到了“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瓤。三部之气,所伤异类。”这些古文记载都在强调“生病起于过用”,“反常则灾害至矣”。

养肝祛病之春季养生

春季,养肝是重点

春寒料峭,大地回苏,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它的到来给所有的生物都带来了生机。人体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也活跃起来。冬天蓄积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若藏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如果遇到阳气骤升,内外两阳碰撞,易引动内热而生肝火。国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凡有肝阳上亢的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现代医学也发现,春天的气候变化,容易使人血压增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的症状。而且,肝阳过盛体弱者,在春季容易引发“肝火”,患上热感冒、热咳嗽、热哮喘,要防患于未然,就得尽量避开突热暴暖热风侵袭。若已感染成疾,热感冒初起,应戒烟禁酒薄厚味,以杜绝生痰之源。

另外,在春天中老年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主要是因为肝主升发阳气,喜条达疏泄,恶抑郁。要想肝气顺应自然,首要一条必须要重视精神调养,注意心理卫生。如果思虑过度,日夜忧愁不解,则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滋生。例如,春季精神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原有肝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在春季会加重或复发。所以,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心情舒畅,切忌愤然恼怒。按照中医理论,怒伤肝,所以,春季养生必须戒怒。

所以,春季养肝的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春天是催生各疾病的“温床”

春天是一个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每年三四月份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之一,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这期间发病率也特别高。就主要是因为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时风时雨,冷暖无常,而且人的情绪在春季处于旺盛期而不稳,往往会使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所以,如果您是患有心脏病的话,那就应该注意认真服药,积极治疗;而且还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注意休息和衣着保暖、饮食营养适度等保养。冠心病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应急药物。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除穿着暖和外,还应特别注意保持居室温暖干燥,避免呼吸道感染或过度劳累而引起心脏病发作。对气候的变化相当敏感的关节炎患者在这个气温变化频繁的季节,也要注意患病部位的保暖护理。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阳气升发,风和日丽,树林、河水边的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多到这些地方去活动对人体很有利。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坚持体育锻炼,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舒展舒展筋骨,就能畅通气血,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但是,往往人们最容易犯“春困”。特别是老年人,常常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又加上春季多变的气候特点,春天成为了催生各疾病的“温床”。所以,春天里,您要尽量多出去“活络”,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吸收与运载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遂致体质虚弱,病患滋生。

春季饮食,补充维生素、无机盐是重点

在整个春季,早春时节的饮食是最需要关注的。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由于寒冷的刺激可使全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上述食物中含有丰富折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

由于春季是果蔬的淡季。人们摄取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途径突然就少了很多。所以,人们很容易缺乏这两种营养素。权威营养专家指出:缺乏维生素A就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一旦感冒或腹泻,体内维生素A的水平又会进一步下降。维生素A缺乏还会降低人体的抗体反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维生素A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证实。从食物中补充维生素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在日常的饮食当中,您应该注意多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主要有以下的几种。谷豆类的黑米、豆豉、大豆及其制品;禽鱼类的鸽子、鹌鹑、鲫鱼、泥鳅;蔬菜类的芥菜、菠菜、油菜、胡萝卜、春笋;果品类的栗子、红枣、枸杞、菠萝、甘蔗、橄榄等。将这些食品加以科学搭配食用,就能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尤其是蔬果中的多种维生素可充分满足肝脏的需求。但是,您切忌频吃大辛大热及海腥类的食物,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加辣椒、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食物也要禁吃。

此外,春季饮食也可以多吃一些食用菌,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春季是病毒出没频繁的时候,很多病毒都会趁虚而入,进入你的体内,多食食用菌能增加您的抗病毒能力。

相关食物链接

在肝火旺盛的春季,养肝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喝粥。食粥不但可以延年益寿,还能健脾养胃,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因此,对于消化功能不强,脾胃功能也弱的中老年来说,食粥食最好的选择。

桑椹果粥

材料:桑椹罐头5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桑椹罐头中的桑椹子捣烂(加入桑椹果汁)备用;米洗净后加适量清水入砂锅中煮粥,先大火,后小火,粥熟后,加入捣烂的桑椹子和冰糖,稍煮,冰糖后溶化即可。

功效点评:这道粥品能补肝滋肾,益血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视力减退、耳鸣等。

榛子杞子粥

材料:榛子仁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先将榛子仁捣碎,然后与枸杞子一同加水煎汁,去渣后与粳米一同用文火熬成粥即成。

功效点评:此粥能养肝益肾,明目丰肌。适合体虚、视昏等中老年食用。

杞子粳米粥

材料:粳米60克,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粳米、枸杞子洗净备用;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并先加水煎煮,煮滚后取汁去渣备用;将枸杞子、粳米加入菟丝子汁中同煮,直至米熟软,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点评:常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两眼昏花。

大米决明子粥

材料:炒决明子10克,大米60克,冰糖少量。

制作方法:先将决明子炒至微黄,取出待冷却后熬汁。然后,用其汁和大米同煮,熟后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点评:此粥能清肝明目、通便。对于目赤红肿、怕光多泪、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等症,效果明显。

玉米须西瓜皮煲香蕉

材料:玉米须60克, 西瓜皮60克, 香蕉3根,水4碗,适量冰糖。

制作方法:香蕉去皮,与玉米须,西瓜皮,加清水四碗煎至一碗后,加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点评:玉米须西瓜皮煲香蕉,有平肝,泄热,利尿,润肠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及胃热烦渴等症。

猪肝绿豆粥

材料:新鲜猪肝100g,绿豆60g,大米100g,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绿豆、大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熬,煮至八成熟之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熟后再加调味品。

功效点评:此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可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那些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

冬病夏治之夏季养生

又到冬病夏治时

疾病应时而生,也要择时而治。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的传统治疗手法。正如药王孙思邈所说的:“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这里面提到的“将病之病”之的就是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症状,但是,总有一天,会发作的疾病。碰到这种情况,任何人的反应肯定都会是赶紧断绝这种疾病发生的可能。

冬季因为气压偏低,气温偏低,加上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这样就特别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如果把这些病放到夏季来治,外面骄阳似火,人体内也心火正盛,而且影响冬病发生的因素比较少,这些症状在夏季通常发作比较轻,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扶正,固本的治疗。但是,如果您的体质在夏季也阳气衰弱,却没有及时给予排寒,再加上炎热的夏天里,大家都喜欢喝去暑的冰镇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等等,然后还要呆在空调房里工作,冬天的积寒还没有除尽,又会新添寒气了。如果哪个部位被寒气侵袭了的话,这一块就会气血瘀阻。如果寒气停留在关节处,就会产生疼痛;而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四肢不温,手脚也常常发麻。

目前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主要还是内服和外治,也可以内服、外治联合应用。内服是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不同的药物内服或食疗的方法。外治也是运用的这个原理,但是它是选用一定的中药在伏天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针刺、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治疗。所以又称“伏贴法”、“伏针法”等,其中以“伏贴法”应用最广,想了解的人也最多。

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感冒、部分虚寒妇科病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气管炎、哮喘病、膝关节疼痛、冻疮等效果显著。

“冬病夏治”虽然适用于很多疾病,而且它的疗效也得到了多数人的证实。但是,即便这样,也并不意味着“冬病夏治”就适合每一个人。也不是每一种病都适用于“冬病夏治”。例如,热症就不适宜“冬病夏治”。中医所说的热症主要是指发热、口渴、舌红、便秘、烦躁不安、脉搏快等综合症状。这有悖于“冬病夏治”的治病原理——祛寒。所以,患有热症的中老年就不适宜进行“冬病夏治”。还有湿疹、咳血等或体质阳热亢盛的人也不适合“冬病夏治”。 另外,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患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应禁用或慎用。

冬病夏治重在驱寒

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冬病夏治”主要是针对寒邪以及体质虚寒来实现治疗的效果。所以,夏治的主要任务就落在了“祛寒”上。

传统医学认为,大暑节气是一年最热的时间,科学饮食可以养生益寿、减少疾病、平安度夏。暑天里,人们常常贪图凉快,深居空调房,狂吃生冷食品,这都不利于养生保健。因为在贪图一时凉快的同时毛孔会收缩,汗液不能及时排出,积聚在体内更容易得寒症和胃肠炎。特别是进入三伏天后,台风多、雨水多,导致温差较大,人们普遍感到潮湿闷热,而中医则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故以清热解暑和温热升阳为宜,因此在饮食方面也应注意调理。那怎么才能在夏天驱走体内的寒气呢?很简单,就是“内用温热”。内用温热就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生姜是最好的夏季驱寒食物,既能发汗又能让全身循环畅通。古书就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既可以用来泡生姜红糖水,也可以做汤。例如,生姜冬瓜鲜虾汤就是一道很好的驱寒药膳。做法也简单可行,将生姜、冬瓜去皮切片,与鲜虾一起放在锅里炖熟即可,还可以将冬瓜皮用纱布包好一同放入,熟后取出弃之。生姜冬瓜鲜虾汤做成后加入少许盐和麻油即可。这道汤品不但有促进食欲的功效,还能达到发汗,驱寒的功效。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外散风寒”。夏天本来心火挺旺,但是为了降暑,很多人都贪恋冷饮,这就给体内带来了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也就转而用于温暖肠胃了。所以,体表便缺少了气血来抵御外邪的侵袭。在夏天里,最常见的外邪莫过于空调制造出的冷气以及大量的冰镇冷饮。空调冷气从皮表入侵,冷饮则攻击肠胃,两者双面夹击,即使心火旺盛,也抵不过这两股寒气的进攻。发汗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很多。夏天毛孔大开,就为为了方便我们发汗驱寒。所以,您不要认为出汗浑身粘乎,其实,出了汗才会一身清爽。

常见冬病的夏治方法

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是内服和外贴。但主要还是选用一定的中药在伏天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针刺、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方法来治疗。治疗期间,还可辅以食疗。

哮喘

哮喘常于冬天发作。根据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哮喘不常发作的夏季,对脾肾阳虚、夏轻冬重的慢性哮喘患者,可采取温补脾肾的治法,以扶正固本,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哮喘的具体饮食疗法在第二部分:全面提升篇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翻到后面进行查看。这里就介绍一种验方“冬病夏治咳喘膏”。取炙白芥子、元胡各7克,甘遂、细辛各4克。先将上药共研细末,再将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然后将药膏均匀地敷于患者背部两侧的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共3天。每次贴敷4~6个小时,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您可以尝试一下。

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是人体的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这种病一般在冬春和秋冬交界时期较重,而在夏季较轻。对付这种病,您可以采取中药热敷的方法进行。取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苏木、海桐皮各20克,嫩桑枝、威灵仙各15克,红花、鸡血藤、白芷各12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秦艽、全当归各9克。先将上药用布包裹后放入锅中,加入1000克的清水煎煮40~50分钟后取出药包,然后将两条毛巾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温度晾至38~42摄氏度时,取出毛巾将其敷于患处。每次敷30~40分钟(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8~42摄氏度)。患者每日可敷1~2次,每治疗一周后,要间隔2天时间,21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每剂药可连用2~3天。

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一般发生在50岁左右,而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体力劳动者发病的可能性更大。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中医认为,发生肩周炎多因人体的肾气不足、气血渐亏,加之长期劳累或受凉而形成。

在夏天,一般对该病患者可采取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将独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音交)、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等药材一起用水煎,坚持服用一阵子就能见效。这个病症还可以采取外治的方法进行。取葱汁、姜汁、蒜汁各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然后将药膏分别贴敷于患者患侧的肩髃(音余)、肩髎(音辽)及曲池穴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风湿性筋骨痛

风湿性京骨痛也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之一。患有此病的一般表现为关节酸痛。治疗这种病痛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主,可以用针灸法,推拿法,热敷法,也可以通过药酒来治疗。

取生首乌、生川乌、山奈各2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后置于棉垫上,再将棉垫敷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然后用热水袋在棉垫外热敷。患者可每日敷1次,15天为一个疗程。但是,关节灼热肿痛者忌用。这种热敷法对风湿性筋骨痛疗效很好。还有常喝驱寒的药酒也能对这种病痛有良好的疗效。在白酒里投入羌活、威灵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独活、青蒿子、麻黄、白芷、小茴香、当归、川芎、栀子、防己等中药材,经常饮用能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或者是将虎骨(豹骨代)、防己、云苓、杜仲、松节、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续断、伸筋草各9g,独活、蚕矢各6g,木瓜、枸杞、苍耳子、莶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浸于粮酒2500g中,过5日即成。能除风散寒,祛湿通络。

冻疮

这种病在寒冬最常见了。您可以在三伏时节进行治疗。方法是:取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剂,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

润肺滋阴之秋季养生

润肺滋阴之秋季养生

秋主收,宜养肺

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每到秋天,林妹妹就会非常忧虑,原本就严重的肺病,经过这么一折腾,就更加的严重了。不止是她,很多人一到秋天,就自然而言的伤感起来。所以,古人才有“伤春悲秋”之说。为什么忧虑过深就会加重肺病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过度忧虑会伤到肺,加上秋天肺气最旺,所以,秋季才会最容易发生肺病。另外,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损伤肺,出现皮脸干裂,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尤其是中老年,相较于年轻人,中老年人的五脏更加衰弱就要更加注意。

秋天时收获的季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处于“收”的时期,阴精阳气处在收敛内养状态,所以。人体的饮食和养生也都要顺应这一原则。中老年在秋季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过量则会导致出汗过多而耗损阳气。而且,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使得老年人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等疾病。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尤其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您的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在初秋时节,您还要注意增减衣服,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凉气的侵袭。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保持室内一定湿度对秋季老人养生也非常重要。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所以,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还有,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景色,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而,您也需注意心理上的调适,学会解郁散结。可登高远望,也可参与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有怡神解郁、稳定情绪的作用。作为晚辈的平时应提醒老人适当选择参加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旅游休闲等文化娱乐活动,以使老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性情。除此之外,子女还应尽可能多抽出点时间与老人聊聊天。

这些虽然与养肺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间接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条件能维持肺的正常运作。

秋季如何防燥?

秋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要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要多用芝麻、蜂蜜等柔和、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避免气候干燥对人产生直接的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发生疾病。

要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要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食物;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常见的润肺食物有:银耳、萝卜、柿子、百合、荸荠等。另外,鸭肉、海参等食品也是润肺平燥的佳品,鸡肉、牛肉、鸽肉等较为平和的食物再这个季节也可适当食用。但对于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除非阳虚体质者,应尽量少吃。水分含量高的食物常见的有:柑橘、石榴、葡萄、梨等。除了饮食上要注意外,适当用些润燥的中药,如沙参、玉竹、怀山药、百合、生地、芦根等,也可以促进呼吸道及胃肠道的腺体分泌,有效避免秋燥。必要时,这些药物(生地除外)也可以和鱼或鸭一起煲汤食用。您也可以用一些西洋参炖服,达到益气养阴的作用。此外,可以适当喝些苦丁茶、清茶或者药茶预防秋燥,比如用麦冬、玄参、生地、甘草各10克泡茶喝,如果咽喉疼痛也可以加些金银花同泡。

相关食谱链接

双耳冬菇

材料:水发银耳、木耳、冬菇各100克,精瘦肉150克,鸡汤适量,黄酒、香油、盐、淀粉各少许。

制作方法:将原料摘好洗净放入锅内,置火上,用鸡汤或精瘦肉汤炖熟透时,适量加入盐、黄酒、香油少许,再调入淀粉汁,待汤汁粘稠明亮时即可食用。

功效点评:益气、滋阴、止血。体弱消瘦、低热者及出血病患者食用尤为适宜。

八宝猪肚

材料:猪肚1个、糯米150克、红枣10枚、莲子、粳米、芡实各15克,枸杞15克,火腿肠碎末15克,葡萄干15克,食盐、味精等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猪肚洗净,糯米淘洗干净,将糯米、红枣、莲子、粳米、芡实、枸杞、葡萄干、火腿肠末、食盐、味精等混合拌匀后灌入猪肚内,旺火蒸熟后食用。

功效点评:去燥润肺。

罗汉果煲猪肺

材料:罗汉果1个、猪肺24克,调料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成熟的罗汉果洗净,切成薄片;猪肺切成小块,挤出泡沫,洗净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再放入罗汉果片同煮,煮后加入调料,即可食用。

功效点评:润肺止咳、清热化痰,适用干燥热咳嗽。

黄精鸡翅

材料:黄精60克、鸡翅10支、大豆50克、核桃仁、海带各3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黄精洗净,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熬取汁液;将大豆洗净,放入热水中浸泡一夜,海带洗净泡发,切成条状,鸡翅洗净沥干水,锅中放水、下入鸡翅;再放入黄精汁、大豆、海带和调味品;加锅盖煮30分钟以上即可。

功效点评:黄精鸡翅有健脾润肺、滋阴益精、补脑增寿的作用,是秋季补肺的佳品。

灵芝红枣乌鸡煲

材料:乌鸡1只、灵芝25克、菜胆50克、黄酒10克,鸡精、味精各2克,鸡油30克,红枣8枚,竹笋30克,葱、姜、盐、胡椒粉少许。

制作方法:灵芝切成片,用鳖血炒制;乌骨鸡去毛、内脏及爪洗净;红枣去核洗净;竹笋用温水发透;菜胆洗净;姜、葱切段;灵芝、乌鸡置大火烧沸,再用文火蒸25分钟,加竹笋、菜胆、鸡精、味精、盐、鸡油煮熟,即成。

功效点评:益精气止咳喘、安神、降血糖、利关节,适用于老年性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糖等症。

虫草白鸭

材料:白鸭1只,冬虫夏草100克。

制作方法:白鸭除毛,去内脏洗净;虫草洗净装入纱布袋封口,把虫草放入鸭腹内加水上火轻煮,至肉烂,加食盐等调味,煮沸即成。食肉饮汤。

功效点评:滋肾润肺、止嗽化痰、适用于正气已虚、疲乏无力、咳嗽痰少等症,是支气管炎、肺结核病缓解期的调补食品。

银耳杏仁白果羹

材料:银耳1m克、甜杏仁、马蹄粉各50克,白果10个,马蹄2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银耳浸透,洗净;甜杏仁、白果(去壳除心)用水浸泡3小时洗净;马蹄粉用水调溶;冰糖打碎;马蹄去皮、洗净,切小粒;把银耳、甜杏仁、白果放入滚水,锅中大火煮滚、改文火炖3小时,然后放入冰糖,冰糖溶后搅入马蹄粉,即成。

功效点评:清肺润燥、敛肺止咳用于肺痨、肺燥之咳喘痰少、干咳无痰,适用于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补肾补血之冬季养生

寒冬,对长寿威胁最大的季节

在一年四季中,中老年,尤其是老年人,冬季最难熬,也最难打发。在这个季节,每当气温骤降时,许多疾病的发生机率会大大增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由于气温的降低和气压的升高,会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的失调,引起细血管的舒缩反射,毛细血管的阻力加大。这对于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都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寒冷的气候还会使得血液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沉加快、血凝时间缩短、血液粘性增大等等。这些都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也是主肌梗塞和冠心动脉硬化者的死亡率在冬季较高的重要原因。都说热胀冷缩,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这与脑溢血和中风的发作等关系甚大。还有很多情况会发生在冬季。寒冷的刺激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这与溃疡病的发病有重要关系;胃的迷走神经反射可使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及十考指肠粘膜血管**,使其抗酸能力大大减弱,促使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受酸性消化液的侵蚀而形成溃疡。天寒还会紧缩毛孔,导致皮肤出汗排出代谢物质的机会减少,因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所以,尿毒症等泌尿系统疾患发生死亡者多出现于冬季。

这么多的疾病隐患让中老年人的冬季不太好过。无怪乎,有人会说冬季是老年人的“宿敌”。所以,体质较弱或是患有疾病的中老年人就更加要重视冬季的养生之道,从而平安度过一个个春节,迎接新的开始。

冬季进补重在补肾

进入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开始减慢,免疫力也有所减弱,所以,在这个季节如果适当进补的话,可以调节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养病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就在冬至前后开始进补,蓄积营养,强身健体。加上冬季本身的特点就是“藏”。冬季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因此,冬令有利于人体吸收营养成分并将其储存于体内,以增强抗病能力。

在冬季最适合补肾。历代养生家通过实践证明,寒风刺骨、大雪封地的冬季,确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黄帝内经》有“肾旺于冬”之说,这主要是因为肾脏功能与冬季的气候有相应的作用,冬季是闭藏季节,人体生理上也处于藏精的最佳时刻,而藏精是肾脏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如果冬季肾气不旺,就不能具有收藏的功能。这就是冬季内应于肾的生理基础。

冬季,中老年人补肾应多吃鱼、虾、牡蛎和韭菜等食品。这类食品富含蛋白质、牛磺酸、精氨酸和锌,动物的鞭和甲鱼也是补肾的上佳选择。冬季应该多食用一些偏于温热性,特别是能够温补肾阳的食物,适当摄入营养丰富、温肾填精、产热量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羊肉,补体之虚,益肾之气,提高免疫力。也可食用温性水果,如大枣、橘子、柿子等,补血益肾填精,抵御寒邪。老年人冬季进补可选用一些壮益肾阳、滋补肾阴的药粥来补肾滋阴。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冬季的营养补充要重视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对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非常有必要。

首先应保证热能的供给。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对于老年人来说,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人体易出现负氮平衡。蛋白质的供给量以占总热量的15~17%为好,所供给的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数量既少,品种也较单调,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特别是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不少老人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其防治方法,首先应扩大食源,冬天绿叶菜相对减少,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只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还是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的需要的。

冬季的寒冷,还可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易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使上述无机盐随尿液排出的量,也更增多,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可多吃些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如有钠低者,做菜时,口味稍偏咸,即可补充。

相关食谱链接

陈皮党参羊肚汤

材料:羊肚1只,党参40克。陈皮8克,葱、姜、食盐、黄酒、胡椒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肚洗净,沸水焯一下,与其他洗净的材料一起放入砂锅,加水适量,武火煮开,文火煮2小时左右,加调味既可。

功效点评:健脾补虚,温中散寒。

枸杞蛋花汤

材料:枸杞子15克,南枣6个,鸡蛋2个,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枸杞子、南枣洗净,装入纱布袋,加水适量煮1个小时,去渣取汁,倒入蛋浆,文火煮10分钟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点评:补血安神,健脾养肝。

归地红烧羊肉

材料:羊肉2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生姜10克,酱油、糖、食盐、黄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肉切成小块,入沸水焯去血水,将当归、生地装入纱布袋,与生姜一起放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去药袋,加酱油、黄酒、食盐调味,文火煮至酥烂,改武火加糖收汁即可。

功效点评:益气补血,温中暖下。

益肾雀肉汤

材料:麻雀3只,菟丝子、枸杞子各9克,生姜10克,葱、白糖、食盐、黄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麻雀去毛、肠杂洗净。菟丝子、枸杞子塞入麻雀的肚中,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开,文火煮半个小时,加姜、葱、白糖、食盐、黄酒调味,文火煮片刻即可。

功效点评:温补肾阳(对夜尿频繁者尤为适用)。

椒盐鲫鱼汤:

材料:鲫鱼1条(约300克),白胡椒10克,黄酒、葱花、姜片、精盐、味精适量。

制作方珐:将鲫鱼去鳞剖腹除肠杂,用酒、姜片、盐腌片刻,加适量水,用小火熬成浓汤,起锅前加入胡椒粉、葱花、味精。

功效点评:此汤肉质鲜嫩,汤鲜味美,营养可口,有温中和胃、补虚散寒、助食欲的功效。适用于脾胃受寒引起的纳食不馨、呕吐反胃等病症。

参芪鲦鱼汤:

材料:鲦鱼1条(500克左右),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料酒、精盐、姜片、葱段、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药材洗净后切片,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成药汁,过滤后待用。鲦鱼洗净,放油锅中稍煎,锅中再加入适量清水、药汁、姜片、葱段、料酒、盐,煮至鱼肉熟烂,调好口味即成。

功效点评:此汤有益气暖胃、健脾养胃之功。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内伤劳倦、乏力、食少、自汗、水肿以及脾虚泄泻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