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康有为智慧拾珠(1 / 1)

十大思想家 秋至乐 646 字 16天前

康有为小故事

“公车上书”后的不懈追求

“公车上书”失败,康有为和同仁们并未气馁。为了组织和发展维新派力量,康有为于1895年8月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强学会成立之后,每三天举行一次例会,相互讨论“中国自强之学”,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这就惹怒了李鸿章等人,他们下令封闭了这个学会。在这个学会被封闭之前,康有为已感到形势紧张,于同年11月离京南下在上海组织了强学分会,不久也被封闭。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胶州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在成立大会上,康有为慷慨陈词,说:“二月以来,失地失权之事已二十见,来日方长,何以卒岁?”康有为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保国会员很快发展到数百人。这就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惧和诽谤。有人上书大骂保国会是“名为保国,势必乱国”。有的人还上书弹劾,准备对康等进行查究。只是光绪皇帝说了“会为保国,岂不甚善”才算作罢。不过从此以后,保国会的活动也就很少了。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组织学会,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动员了群众,扩大了变法维新的影响。

改良派还通过发行报刊进行舆论宣传。1898年强学会成立时,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印一千份,后来加印三千份。当时许多官员都能看到,一时在朝廷内外影响甚大。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改良派通过报纸,动员力量,扩大了自己的阵地。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实践,康有为在社会上名声很大。光绪皇帝准备召见康有为。但是,由于顽固大臣从中设置障碍未能成功。光绪皇帝下令说,以后康有为如有奏折,即日呈递,不得阻拦。如此,康有为的奏折才得以送达皇帝手中,“百日维新”才得以上演。

爱书成癖 “不择手段”

郑文焯是与康有为同期的著名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很受康有为的推崇。

公元1918年,郑文焯在苏州去世,康有为就去郑家吊唁。康有为早就知道郑文焯家中藏有不少珍贵的宋版书,他打听到郑文焯的儿子不在家,于是计上心来。他在郑文焯的灵前痛苦不止,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惹得郑家人也跟着他哭了几场。

哭完之后,康有为整了整自己的面容和衣冠,对郑文焯的姨太太说道:“郑先生在生前曾答应送我几部书,没想还没实现他就仙逝了。我现在取吧,也可作为对故友的纪念。”姨太太闻言,一来为两人的情谊所动,二来不知宋版书的价值所在,就打开箱子让康有为拿走了不少。郑文焯的儿子回家知晓后,马上去找康有为讨书。谁知康有为早有对策,他天天安排盛宴,一提到郑文焯,又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得凄惨不已。郑文焯的儿子不好意思开口,忧郁良久,最后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康有为名言选录

一人独学,不如群人共学;群人共学,不如合计百亿兆人共学。学则强,群则强,累万亿兆皆智入,则强莫于京。

虚骄自大者败之媒,卑飞使用翼者击之渐。

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犀象至庞大,人熊御之;虎豹鸷猛,人能伏之。唯其任智而学也。

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