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平概述
迷雾环绕的姓名考
儒家和墨家同为先秦百家之显学,是为“非儒即墨”。历史上关于孔孟的史料、传说可谓不少,但关于同为大家的墨子的资料却少得可怜。《史记》中关于墨子的叙述只有区区24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这与对其他先秦大家连篇累牍的记载相比,不得不让人怀疑司马迁是否有厚此薄彼之嫌了。
墨子的姓名、生卒、活动事迹等,都缺乏相关统一的、足量的史料记载。司马迁记载中的“盖”和“或”向我们传达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墨子姓甚名谁,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大公案了。综合各家的说法、主张,关于墨子的姓名,大致有以下四种影响力较大、支持者较多的说法。
一为墨子姓墨名翟说。《史记》中“盖墨翟”一说,说的就是墨子姓墨名翟。秦代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西汉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等书也持有与《史记》相同的观点,认为墨子本就姓墨,名为翟。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元和姓纂》则明确指出:墨子是商朝孤竹国国君孤竹君的后人,本墨胎民,后改为墨姓,并著有《墨子》一书。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撰的《新唐书》就沿用的是《元和姓纂》的说法。
二为墨子姓翟名乌说。南朝齐的文学家孔稚圭认为,墨子的真实姓名为翟乌,翟为姓,乌为名。鉴于此,他在著作《北山移文》中称不以“墨子”称墨子,而称之为“翟子”。元人伊世珍在所著的《琅嬛记》中,也持有墨子姓翟名乌的看法。清初文学家周亮工也同样这一说法,在其所著的《固树屋书影》中,他更进一步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照其说法,墨子本姓翟,后来只是将姓转变成了名;而“墨”是一种学派,后以“墨”为姓,则是因为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
三为墨子是外国人说,认为“墨翟”非姓名,而是对外藩人称呼的变异。近代学者胡怀琛通过对墨子的研究,撰写了一篇让学界惊异的文章:《墨翟为印度人辨》。文中指出:墨子既不姓墨,也不姓翟,翟也不是他的名,“墨翟”是对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的称呼。胡怀琛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墨翟者,‘墨狄’也。”“墨”指的是墨子面黑或衣黑,“狄”则是对外族人的称呼。著名学者卫聚贤后来根据墨子“色黑”“鼻高”“秃头而发不黑”的外貌特点,外加考证墨子出生地点,认为墨子的出生地点为印度或阿拉伯地区。此外,有学者根据《墨子》中有些句法非中国本土所有,而与中国周边民族和外国的句法相近而进一步认为墨子为外族人。
四为墨子得名于古代刑名。近代学者钱穆在《墨子传略》中提出了又一种主张。墨刑又称黥刑、黥面,是古代刑罚之一。“墨者,墨其额也。”犯人脸上会被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古人若是犯了轻刑,会被罚做奴隶、苦工,因此墨为刑徒之称,名为刑徒,实为奴役。墨家的生活清苦简约,墨子和墨家弟子都手足胼胝,供人役使,得名为“墨”也没什么奇怪。
以上就是有关墨子姓名的四种较为有代表性的说法。其中,墨子姓墨名翟是最为传统的、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鉴于“翟”姓古而有之,“墨”姓古时并不存在,又先秦百家儒、法、道等没有以代表人物的姓氏命名的,墨子姓翟名乌也有一定的可信度。墨子为外族人说曾一度被驳倒,有学者认为,我们无法从墨子一生的活动中找到与外邦的联系,而先秦时期一个外国人可以拥有如此深厚的中国思想,思想又能与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世俗、民生等息息相关,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来自平民的圣人
司马迁说墨子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则认为墨子是鲁国人,也有说法认为墨子是长期居住于鲁国的宋国人。墨子的“国籍”问题是一个仍需研究的课题,更让学界感兴趣的,是墨子的“职业”之谜。是怎么样的出生和经历,造就了一代平民圣人?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墨子为“大夫”,是在卿之下,士之上的官位。而墨子自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这么看来墨子又似乎属于士之阶层。墨子又说自己是“贱人”“北方之鄙人”,擅长器械发明,这又说明他可能是一个工匠或小手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墨子》一书中窥见。《淮南子》记载,墨子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只是后来嫌其烦扰、害事而抛弃了儒学,潜心研究,终于成就墨家显学。成就一家之言之后,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诸侯国之间,极力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其呕心沥血的程度恐怕不输于孔子的列国周游。
如此,我们不妨这么看:墨子是一个“杂家”,他兼具大夫的胸怀,士人的心态,工匠的技艺,学者的涵养!他是一个复杂的大家,他的成就涉及多方面,他的著作气象万千、包罗万象,他的学术成就令今人景仰。
墨子是墨家的创制人,是先秦的大家,但又和孔孟等儒家大师不同——墨子是一位平民圣人!
墨子出身平民。经考证,许多学者都认为墨子是工匠出身,而具体是哪一行的工匠就不得而知了。出生下层的墨子关心下层百姓的生活,他的弟子也多来源于社会下层。墨家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学派,每一个墨者都“以苦为义”,他们过着最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却又勤奋好学,为了民众的权益不辞艰辛,四处奔走,甚至时刻准备着为正义事业和墨家理想而献身。“为天下兴利除害”是墨家的最高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兴利除害、救世济民的理想,墨子带领着弟子们四处游说,上说下教,历尽艰险,初衷不改。
平民出身的墨子,有着平民的立场。与周王室后裔孔子不同,墨子看视社会的角度是平民化的,是“自下而上”的。孔子的“礼”“仁”主张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施行,首先要求的是统治上层的完备与推广,再是下行的倡导和推广。墨子认为,一个国家混乱、贫穷的原因,在于贵族的世袭制度。世袭制度压抑了人才,出生平民的有才之人没有途径跻身仕途,空有横溢的才华和满腔的报国热情。因此,要想让国家平定、富足,就需要改革贵族世袭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平民贤人,给他们以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墨子由此提出“尚贤”,强调用人唯贤的人才选拔原则,这是叫板传统世袭制的响亮呼声,是争取平民利益的积极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