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时期,有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的父亲为他取了“逖”这个名,对他寄予厚望,这位军事家就是祖逖。
在祖逖还不懂事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离开人世了。没有父亲对他进行严厉的教导,祖逖就像许多淘气的孩子那样,经常和朋友在一起玩耍,以致疏于学习,直到十几岁都没有系统地进行学习。但当他成长为小男子汉的时候,他突然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一天天长大,对时事也变得关注起来,心里也暗暗埋下了报效国家的种子,但是他又想:我之前没有认真地学习,导致现在我了解的知识并不多,怎么能成为一位有出众才能的人,又怎么谈得上报效国家呢?
祖逖一意识到这个问题,就马上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地学习。于是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书籍,一心钻研历史,从书本里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学问一下子突飞猛进,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生性豪爽的他也结交了许多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谈论时事,共同学习进步。认识祖逖的人都称赞他说:“祖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将来一定能够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在跟随兄长前去京城的郊游中,祖逖认识了一样有远大志向且已经有了一定名气的刘琨。他们俩初次见面就聊得十分投机,此后更是成了关系亲密的朋友。
祖逖二十四岁那年,和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两个好朋友在一起做事,感情愈加深厚,常常在一张**睡觉,晚上还会一起讨论时事。
有一晚,祖逖睡得正香,一声鸡鸣从外面传来,把还在梦乡的他吵醒了。祖逖坐起身来,看着外面漆黑一片,却突然高兴起来,他伸出脚踹了踹刘琨,说:“你听,外面有只鸡正在打鸣呢。”
半夜突然被踹醒的刘琨没有睁开眼睛,而是不满地嘟囔:“这有什么,鸡打鸣不是很正常吗?这有什么值得半夜起来细听的呢?”
“现在正是半夜,但雄鸡已经起来打鸣了,它比我们还要勤快呢!”祖逖认真地听着黑夜里传来的声音,一边又用脚踹着刘琨。
刘琨有点儿生气了,就又翻个身:“你难道不知道吗,听见鸡打鸣并不是什么吉祥的征兆呀!”
可是祖逖却不这么认为,他反驳说:“我倒不觉得这是什么不吉祥的征兆。当我们躺在**呼呼大睡的时候,外头的鸡已经早早地醒来,开始鸣叫了。连鸡都起得比我们早,我们怎么还能躺在**呢?”
“哎呀,天都还没光亮起来,现在不睡觉做什么呢?”刘琨也渐渐没有了睡意,但他还是不愿意起来。
祖逖笑了笑,说道:“鸡都起来了,我们还睡什么呢,难道比它还不如吗?”
“那你觉得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刘琨终于睁开眼睛,一时间也没有了睡觉的想法了。
“想想前朝时,我们晋国的国土多么辽阔呀,百姓都生活得十分富足。可是现在我们却失去了大片的土地,北方被分裂成了若干个国家,多么让人心痛。”祖逖回想史书上描述的画面,脑海中浮现出从前晋国强盛的模样。
“是呀,从前的晋国国力强盛,一统天下之后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过得是多么幸福。要是能把北方的土地收回来,再一次使得国家统一,那该多好啊!”刘琨的内心也燃起了一股热火,报效国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我们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共同复兴晋国!”祖逖和刘琨不约而同地说出这样铿锵有力的话语,接着一愣,两人都大笑起来,“不愧是我的挚友,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他们爽朗的笑声回**在黑夜中。
突然,祖逖想到了什么,认真地说:“我们光这么说说可不行,得行动起来呀!我看不如这样,干脆以后我们听到了鸡打鸣声就起来,一起练习剑术,以期将来有一日可以建立功勋,为复兴晋国立下功劳。”
刘琨听了,用力地点点头道:“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就从今天开始吧,无论是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我们都要这样坚持下去!”
于是祖逖和刘琨掀开被子,起床拿起剑就走到院子里去练习。从那个深夜开始,只要公鸡在房外发出鸣叫声,他们就立马儿掀开被子,起床练剑,不论春夏或者晴雨都坚持着。
就这样,他们的坚持有了回报,两个人成了文武两方面非常优秀的人才,以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祖逖受命带兵打仗,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镇西将军,而刘琨则被任命为征北中郎将,同时管理着三个州。
成语寓意
意思为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借此比喻有报国这一远大志向的人即时奋发图强。
近义词 发愤图强、废寝忘食
反义词 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