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毛遂)(1 / 1)

秦国一直以来都对赵国的都城邯郸虎视眈眈,赵国由于国力弱小,面对秦国的一次次进犯,真的是疲于应对。

在战国时期,赵孝成王九年,秦国对赵国发起进攻。赵国全力迎战,但是由于战事频繁,赵国无力与强大的秦国抗衡。赵孝成王迫不得已向平原君索要策略。由于平原君赵胜身份特殊,他最后不得不代表赵孝成王到楚国谋求联合抗秦的事情。

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文武双全的人才去楚国,他的手下聚集了三千多个门客,可是经过千挑万选只选中了十九人,还有一人无法选出。

平原君表面上非常平静,实际上异常担心,因为在战事紧急的时刻,时间紧迫,不容耽搁。正在平原君着急得踱来踱去的时候,角落里突然站起来一个门客,大声问道:“我来当那第二十个人,可以吗?”

平原君把眼光投向角落里,看见一个陌生人正对自己说话,惊诧地说:“您是哪位?来到我的门下多长时间了?”门客回答说:“我来到您这儿已经三年了,我的名字叫毛遂。”平原君并没有答应,而是失望地摇头道:“如果是块黄金的话,早早就会被我发现,您怎么在这里三年了却还没被我知道啊?”毛遂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是一块被遮盖起来的金子,我的光芒还没有机会得到释放。其实您完全能给我这个机会的。”被选出来的那十九个门客都认为毛遂在自吹自擂,带着异样的眼光等着看毛遂的笑话。但是平原君觉得毛遂的勇气非常难得,最后决定让毛遂来充当那第二十个人。

一切准备就绪,平原君当天就到楚国去了。平原君一抵达楚国就前往拜见楚考烈王,与他在桌前共同商议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事宜。在台阶下聚集了二十个门客,他们都在静悄悄地等待着,跟赵王一样着急。

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平原君费尽口舌来劝说楚王,但是楚王却不愿意听他的话。门客等得甚是烦躁,可是在楚国这别人的地界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突然有一个好事之人想起了毛遂,他觉得毛遂大胆敢说,就对毛遂说:“你是不是能够想出办法?要不你试一试?”毛遂沉思了片刻,不紧不慢地提着宝剑,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大声吼着说:“抗衡不抗衡秦国,一两句话不就能够说清楚吗?为什么要商量这么久呢?是不是不敢面对秦国呢?”

楚王听见毛遂的质问,感到非常生气,压抑着怒火问平原君:“什么人敢如此放肆,竟然在这里大吼大叫?”平原君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的门客——毛遂。”楚王更加生气了,骂起了毛遂:“你个小小的门客,现在哪能轮到你来说话?赶快给我下去!”

毛遂听了楚王的责骂,并没有退缩,反而上前一步说:“您因为自己是楚王,就端着架子在这里欺负我,如今我的主人在这里,您怎么敢这样呵斥我?”

楚王见他如此硬气,又带着宝剑,也不敢太招惹,就换了和蔼的脸色对他说:“您有什么想法,就说吧。”毛遂说:“楚国地大物博,兵强马壮,想当年也是个堪当霸主的国家。可是自从秦国强大起来以后,楚国就屡屡战败,更令人震惊的是楚国国君竟然当了秦国的俘虏,并客死他乡。秦国的一个小小的将领,只带了几万士兵,就夺得了楚国的郢都,没办法,大王只能迁都。这样的耻辱您难道就当作没有发生过吗?其实我们主人和您商讨抗衡秦国之事,并不是完全为了我们国家,也是为了您的楚国啊!”毛遂的话对楚王有很大的震撼,楚王急忙不好意思地说:“您说得对,说得对。”毛遂趁机说:“那共同抗击秦国的事情可以定下来了吗?”楚王说:“定下来了。”

毛遂叫楚王的随从拿牲畜的血来。他端着碗,跪下对楚王说:“大王是抗衡秦国的主力,您请先歃血,以表大王您的诚意。”楚王马上歃血,紧接着,平原君和毛遂分别歃了血。

楚考烈王马上派遣黄歇率领八万人马,赶往赵国以抗衡秦国。回到赵国后,平原君热情款待了毛遂,从此毛遂一鸣惊人,得到了重用。

成语寓意

毛遂自荐喻指自告奋勇地自己推荐自己。

近义词 自告奋勇、挺身而出

反义词 自惭形秽、让位于贤、畏缩不前

成语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