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诸侯国并立,各大诸侯都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争夺,经常谈不拢就开战。魏国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雄厚之时,也对别国虎视眈眈。终于,魏惠王决意攻打赵国,派出了得力干将庞涓领兵作战。当时,赵国国力弱小,经不起魏国的一再攻击。在情况危难之时,赵成侯向齐国发起求援的呼号。齐威王见到赵国使臣以后,答应得特别痛快,命令田忌和孙膑共同救援赵国。
田忌是一个勇猛无比的大将,性格急躁,遇到紧急情况不会深思熟虑。但是,田忌却非常佩服孙膑,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是会听取他的意见。
田忌在接到命令之后,便想马上率领兵马赶到邯郸与魏国士兵作战,可是孙膑却阻止了他。孙膑说:“已经打了结的绳索,如果想解开它,就不能着急,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以便找出结头。如果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势必会越解越乱,导致最后无从下手。”孙膑昂起头,思索片刻,接着又说,“当我们看见两个人打仗的时候,我们想试图把他们分开,就不能盲目去拉架,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应该避开对方的拳脚,找到腹部柔软的地方猛击,此时,双方会捂着肚子停下来的。”孙膑略停了片刻说,“既然魏国想要攻打赵国,肯定会把全部兵力都派遣到邯郸去参与作战,魏国国内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个机会,带着军队直接奔向魏国的都城大梁,专门进攻他们守备薄弱的地方,我们获胜的机会是不是会多一些呢?”孙膑又说,“这样在外围攻赵国的魏国将领听到消息以后,肯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转回来救国的。可以说我们这叫一箭双雕——既解救了赵国,又打击了魏国。”田忌听了孙膑的话,认为特别有道理,便按照孙膑的说法做了。
于是,田忌率领着齐国的部队风风火火地往大梁进军,在经过桂陵时,田忌听从孙膑的安排停止行军,并指挥士兵在这一带伏击魏军。因为魏军从邯郸返回救国之时,此地是必经之地。果然不出所料,魏军得知齐军要进攻都城大梁的消息之后,慌忙撤退,丢下赵国的战局就匆匆往回跑,刚好落入了齐军事先布下的埋伏。一声震天吼的号令响起,事先埋伏好的齐军蜂拥而来,将疲惫不堪的魏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最终,魏军伤亡惨重,齐军获得了胜利。田忌和孙膑二人赢得了朝廷上下的一致赞扬。可以说,此次战役,既救了赵国,又使魏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成语寓意
意思是战国时齐国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近义词 避实就虚、调虎离山
反义词 围点打援
成语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