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走在街上,忽听背后有人喊他,武松回头一看,扑身便拜。来人正是他的亲哥哥武大,长得不满五尺,面目狰狞,原本在清河县度日。清河县有个大户,婢女潘金莲姿色过人,那大户纠缠她,她不愿意,大户记恨于心,将她嫁给武大。清河县人整天说:鲜花插在牛粪上,好肉掉在狗嘴里。武大只好带潘金莲离开,搬到这阳谷县来,不想兄弟二人在此巧遇。
武松随武大回到家去,与哥哥团聚,又拜见了嫂嫂潘金莲,在偏房住下。潘金莲每日置办酒菜,殷勤至极。原来她天生丽质,却被迫嫁给武大,无一日不嫌他矮小丑陋、又穷又窝囊,如今见武松英雄了得,早已动了心。武松只当嫂嫂疼爱自己,从不多想。这天,潘金莲故意支开武大,缠着武松喝酒,竭力勾引他。武松渐渐明白过来,厉声喝道:“嫂嫂不要不知廉耻!武二顶天立地,不是那没有人伦的猪狗!今后嫂嫂若不安分,别怪武二动粗!”潘金莲恼羞成怒,气得满脸通红,放声大哭。武松顾全哥哥的颜面,不再张扬,愤愤地走了,从此不再登门。过些日子,知县派武松去东京送货,武松不放心哥哥,又来嘱咐武大:“我不在时,哥哥每日晚出早归,看好家门。如果受了欺负,不要理他,等我回来找他算账。”武大一一答应,又舍不得武松,不禁掉下泪来。
武松走后,潘金莲倒也安分,从不惹事。偏巧这天在窗边收杆子,杆子掉了下去,打在一个官人头上。那官人正要发作,抬头看到一个妖娆妇人,火气立刻消散,笑吟吟地把杆子还了回去。
为什么潘金莲会嫁给武大郎?
按照《水浒传》的写法,潘金莲天生丽质,武大郎却被街坊邻居嘲笑“三寸丁,谷树皮”,长得又丑又矮,简直一无是处。所有人都说他们不般配。既然这么不般配,潘金莲又为什么会嫁给武大郎呢?原著解释得很清楚,她原本是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的婢女,是被主人白白送给武大郎的,她不情愿,但是没有办法。
这是由整个社会决定的。在那个时代,贵族、豪族,哪怕小的地主,都会买许多女仆放在家里以供驱使,当然也会买很多男人,作为仆役使用。这些女人通常被称为“屋里人”“身边人”“使唤人”“本事人”“针线人”……这些都是比较轻蔑的称呼。“屋里人”就是通房丫头,在这些人里是最高级的,但她们的地位不如妾,更无法与正妻相比。表面上“屋里人”也是男主人的女人,但本质上,她们是男主人和女主人的财物,可以随意处置、随意丢弃,甚至可以卖给别人。比如前文的阎婆惜跟了宋江以后,也只是个“屋里人”而已,她不是宋江的妾,更不是妻,连外宅或者二房都算不上,地位是很低的。
“屋里人”的社会地位尚且这么低,潘金莲还只是个婢女,婢女属于“使唤人”,社会地位就更低了。与现代社会的保姆不同,保姆和主人家是雇佣关系,甚至是平等合作关系,一方付出工作,另一方支付薪资。但在古代社会,主人对婢女有非常大的处置权,因此大户可以将潘金莲嫁给武大郎,这在那个时代是合理也合法的,而且潘金莲不能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