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①,天性刚戾自用②,起诸侯③,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④。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⑤,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⑥,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⑧,日夜有呈⑨,不中呈不得休息⑩。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史记注译》(一)王利器主编,夏伯炎、谷千帆注译,三秦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131~132页)
注:①秦始皇(前259~前210)即赢政。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②自用:凭自己的主观意图办事,不虚心向人求教。③起:出身。④备员:充数,凑数。⑤兼方:具有两种以上的方技。⑥候星气者:观测星象和云气的人。⑦端言:直言,正言。⑧衡石量书:衡,指秤;石,120斤。即一天称120斤文件来看。另一解是,用秤称量文件。衡,秤杆;石,秤锤。⑨呈:通“程”,限额。⑩中:满,正对上,达到。
东方朔字曼倩①,平原厌次人。……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汉书》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6月版,第65卷,2841页)
注:①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诙谐滑稽。后世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善辞赋,《答客难》较有名。《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20篇,今佚。
充少孤①,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②,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③,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④。(《汉书》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6月版,第18卷,685页)
注:①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哲学家。会稽上虞(今浙江)人。历30余年,成《论衡》85篇,共20余万字,该书于1989年被选为“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之一。②受业太学:被荐至太学读书。③辄:就。④遂:于是,就。
固字孟坚①,年九岁,能属文②,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③,无不穷究④。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5月版,卷40上,第1330页)
注:①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历时20余年,完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善词赋,后人辑为《班兰台集》。②属:撰著文辞。③九流:先秦学术流派,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家。④穷究:追究到底。
初,粲与人共行①,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②?”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三国志》[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版,《魏书》卷21,第599页)
注:①王粲(177~217)字仲宣,东汉末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善诗赋,其《七哀诗》、《登楼赋》颇有名。②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
苻融字博休①,坚之季弟也。……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②。尝著《浮图赋》,壮丽清赡,世咸珍之。(《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版,第9册卷114,第2934页)
注:①苻融(?~383)十六国时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前秦皇帝苻坚(公元357~385年在位)的弟弟。②拟:模拟,模仿。当时的人认为他像王粲。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晋书》第8册,卷94,第2460页)
注:①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诗人。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后人辑有《陶渊明集》。
太宗幼而敏睿①,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②,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博综儒书,善言玄理。自年十一,便能亲庶务③,历试蕃政,所在有称④。(《梁书》全3册,[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5月版,第1册卷4,第109页)
注:①简文帝萧纲(503~551)字世缵。南朝梁皇帝。公元549~551年在位。②弗之信即弗信之,不相信的意思。③庶务:各种事务。④所在有称:在,处所;称,称赞。每到一处都有赞美之声。
河南康舒王,孝瑜,文襄长子也。……孝瑜容貌魁伟,精彩雄毅,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11月版,第1册卷11,第144页)
许王素节,始王雍①,授雍州牧。方羁丱②,即诵书日千言。(《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4月版,卷81,第3587页)
注:①王:动词,即称王。②方:正在,羁:束,丱: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方羁丱:刚能扎起辫子的时候。
欧阳询字信本①,谭州临湘人。父纥,除广州刺史,以谋反诛。询当从坐,匿而免。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貌寝侻②,敏悟绝人。总教以书记,每读辄数行同尽,遂博贯经史。(《新唐书》卷198,第5645页)
注:①欧阳询(557~641)今湖南长沙人。工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②貌寝悦:相貌丑陋。
孔颖达字冲远①,冀州衡水人也。……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②,解属文③。(《旧唐书》(全16册),[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5月第1版,卷73,第2601页)
注:①孔颖达(574~648)今河北衡水西人。曾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唐代用为科举取士的标准。②善:善于,擅长。③解:明白,知道。
颜师古字籀①,其先琅玡临沂人。……师古少博览,精古文训学,善属文。(《新唐书》卷198,第5641页)
注:①颜师古(581~64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有《汉书注》、《急就章注》及《匡谬正俗》等,考证文字,多所订正。
李敬玄①,亳州谯人也。……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体。(《旧唐书》卷81,第2754页)
注:①李敬玄(615~682)今安徽亳县人。仪凤元年(676)任中书令。后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苏环字昌容①,京兆武功人。……环子颋,少有俊才,一览千言,弱冠举进士②,授乌程尉。(《旧唐书》卷88,第2878~2880页)
注:①苏环(639~710)今陕西武功西北人。显庆进上。②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萧颖士字茂挺①,梁鄱阳王恢七世孙(唐代兰陵人)。……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②。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新唐书》卷202,第5767页)
注:①萧颖士(717~768)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开元进士。致力于写作古文,与李华齐名。②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韦述①,司农卿弘机曾孙也。……述少聪敏,笃志文学,家有书二千卷,述为儿童时,记览皆遍,人骇异之。(《旧唐书》卷120,第3183页)
注:①韦述,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景龙进士。博览群书,曾任史官20年,著有《开元谱》、《唐职仪》、《高宗实录》等。
韩愈字退之①,邓州南阳人。……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之学。(《新唐书》卷176,第5255页)
注:①韩愈(768~824)今河南孟县南人。唐文章家。早孤,由嫂氏抚养。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杭州慧日永明延寿智觉禅师①,余杭王氏子。总角之岁②,归心佛乘。……持《法华经》③,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诵之,感群羊跪听。(《五灯会元》[宋]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10月第1版,卷10,第604页)
注:①延寿(904~975)本姓王,字仲玄,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北宋时法眼宗僧人。卒谥“智觉禅师”。著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等。②总角:童年时代。③《法华经》:佛教经名,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用莲花喻佛所说教法的清净微妙,故名。
陈抟字图南①,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时,过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宋史》卷457,第13420页)
注:①陈抟(?~989)今河南鹿邑人。五代、宋初道士。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
孙甫字之翰①,许州阳翟人。少好学,日诵数千言,慕孙何为古文章。(《宋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85年6月新1版,卷295,第9838页)
注:①孙甫(998~1057)今河南禹县人。天圣进士。好古文,善议论。曾著《唐史记》。
欧阳修字永叔①,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②,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③,嶷然有声④。(《宋史》卷319,第10375页)
注:①欧阳修(1007~1072)号醉翁、六一居士,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天圣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著《五代史记》,又集金石遗文为《集古录》。②荻: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这里指因无钱买笔,用其茎作笔。③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及冠,已满20岁。④嶷然:特立,超绝。
张方平字安道①,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②,旬日即归之③,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宋史》卷318,第10353页)
注:①张方平(1007~1091)北宋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著有《乐全集》。②从人:跟人,向别人。假,借。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三史”。③旬日:十天。
庐山圆通居讷祖印禅师①,梓州人,姓蹇氏。生而英特,读书过目成诵。(《五灯会元》[宋]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10月第1版.卷16,第1020页)
注:①居讷(1009~1071)字仲敏。性凝重,戒行清高,淹贯经论,复通儒典。避居江州,入圆通寺。
邵亢字兴宗①,丹阳人。幼聪发过人②,方十岁,日诵书五千言。(《宋史》卷317,第10335页)
注:①邵亢(1014~1074)今江苏镇江人。两次应考进士,都因失韵不第。神宗即位,曾任开封知县。擢为枢密副使,居枢府逾年,无大建树。②发:表现,显露。
(钱)勰字穆父,彦远之子也。生五岁,日诵千言。十三岁,制举之业成①。(《宋史》卷317,第10349页)
注:①制举:以制科取士。业成:学习的内容或过程已完成。
曾巩字子固①,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②,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③,辞甚伟。(《宋史》卷319,第10390页)
注:①曾巩(1019~1083)今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嘉祐进士。散文平易典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②警敏:机警,敏悟。③援:执,持。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宋史》卷322,第10448页)
王安石字介甫①,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宋史》卷327,第10541页)
注:①王安石(1021~1086)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庆历进士。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现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及《诗义钩沉》辑本。
刘恕字道原①,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警异。……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②,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③。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宋史》卷444,第13118页)
注:①刘恕(1032~1078)今江西人。皇祐进士。精魏晋以后史事,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他撰魏晋南北朝及五代史长编,极为光所重。著有《通鉴外纪》、《五代十国纪年》。②钜微:钜,同巨。钜微,大小。③英宗:赵曙(1032~1067),1063~1067年在位。
杨遵勖①,字益诫,涿州范阳人。重熙十九年登进士第。……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剖决如流,敷奏详敏。(《辽史》全5册,[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第1版,卷150,第1464页)
注:①杨遵勖(未详)
李清臣字邦直①,魏人也。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暂经目辄诵②,稍能戏为文章③。(《宋史》卷328,第10561页)
注:①李清臣(1032~1102)今河北魏县东北人。皇祐进士。有史才,神宗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撰写河渠、律历、选举诸志。绍圣四年(1097),出知河南府。②暂:短暂,短时间。③稍:逐渐,慢慢地。戏:随意地。
黄庭坚字鲁直①,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宋史》卷444,第13109页)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号山谷道人,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诗文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创立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很大。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
刘弇字伟明①,吉州安福人。儿时警颖,日诵万余言。(《宋史》卷444,第13127页)
注:①刘弇(1048~1102)号云龙,今江西人。北宋学者,元丰初举进士。有《云龙集》。
朱弁字少章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宋史》卷373,第11551页)
注:①朱弁(?~1144)号观如居士,今江西人。诗学李商隐,在当时很有名气。著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活》等。
刘勉之字致中①,福州崇安人。自幼强学,日诵数千言。(《宋史》卷459,第13462页)
注:①刘勉之(1091~1149)号白水先生。鄙薄科举,归结草堂读书,力耕自给。与朱熹之父朱松友善,朱熹曾从之就学。
明州天童宏智正觉禅师①,隰州李氏子。……七岁,日诵数千言。(《五灯会元》[宋]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10月第1版,卷14,第900页)
注:①正觉(1091~1157)南宋僧人,今山西隰县人。少从父命出家。曾在天童山景德寺讲法30年,弟子众多,因称天童和尚。谥“宏智禅师”,著有《颂古百则》、《宏智禅师广录》等。
王十朋字龟龄①,温州乐清人。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宋史》卷387,第11882页)
注:①王十朋(1112~1171)号梅溪,今浙江人。初在乡间讲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第一。有《梅溪集》、《东坡诗集注》等。
适字景伯①,皓(洪皓,番易人)长子也。幼敏悟,日诵三千言。(《宋史》卷373,第11562页)
注:①洪适(1117~1184)今江西波阳人。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宏词科,与弟遵、迈俱有文名,时称“三洪”。官升得很快,但无建树。
谢谔字昌国①,临江军新喻人。幼敏惠,日记千言,为文立成。(《宋史》卷389,第11930页)
注:①谢谔(1121~1194)今江西新余人。绍兴进士。师事郭忠孝,反对道学门户之见。著有《艮斋集》。
迈字景卢①,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宋史》卷373,第11570页)
注:①洪迈(1123~1202)号容斋,南宋学者。学问渊博,尤熟悉宋代掌故。著述繁富,辑有《万首唐人绝句》、《史记法语》、《经子法语》等。著有《野处类稿》、《夷坚志》、《容斋五笔》等。
赵逵字庄叔①,其先秦人,八世祖处荣徙蜀,家于资州。逵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宋史》卷381,第11751页)
注:①赵逵(1117~1157)今四川资阳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第一。文章似苏轼,被誉为“小东坡”。著有《栖云集》。
陆游①: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剑南诗稿校注》[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卷8,《读书》其二,第626页)
注: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诗名最著,雄浑豪放而沈郁顿挫,内容多鼓吹恢复,洋溢爱国热情。著有《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南唐书》等。
徐梦莘字商老①,临江人。幼慧,耽嗜经史,下至稗官小说,寓目成诵。(《宋史》卷438,第12982页)
注:①徐梦莘(1126~1207)今江西清江西南人。南宋史学家。绍兴进士。嗜学博闻。
张孝祥字安国①,历阳乌江人。读书一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宋史》卷389,第11942页)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号于湖居士,今安徽和县东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第一。一生志存恢复。善诗文,尤擅词,风格豪迈。著有《于湖集》、《于湖词》。
蔡元定字季通①,福州建阳人。生而颖悟,八岁能诗,日记数千言。……闻朱熹名,往师之。熹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遂与对榻讲论诸经奥义,每至夜分。(《宋史》卷434,第12875页)
(蔡)元定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大原②,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③,人所不能晓者,一过目辄解。熹尝曰:“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宋史》卷434,第12876页)
注:①蔡元定(1135~1198)世称西山先生。博览群书,著《律吕新书》,提出十八律的理论,极受朱熹推重。另有《发微论》、《燕乐原辨》、《西山公集》等。②义理:旧时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洞见:深入,透彻;大原:源泉,事情的开始、起源。③奇辞:奇异的、不常见的言词、词句。奥义:深奥,难懂的意思。
李壁字季章①,眉之丹棱人。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宋史》卷398,第12106页)
注:①李壁(1159~1222)号雁湖居士,今四川人。绍熙进士。博涉群经百家,尤精典章制度。著有《王荆公诗注》、《中兴战功录》等。
真德秀字景元①,后更为希元,建之浦城人。四岁受书,过目成诵。(《宋史》卷437,第12957页)
注:①真德秀(1178~1235)今福建人。庆元进士。学术上墨守朱熹成说。有《西山文集》、《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
魏了翁字华文①,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宋史》卷437,第12965页)
注:①魏了翁(1178~1237)号鹤山,今四川人。庆元进士。著有《鹤山集》、《古今考》、《正朔考》等。
刘克庄①:
读书十行目俱下,上树百回心尚孩,君看大年与□叔,当日皆从童子来。(《后村先生大全集》,共8册,四部丛刊初编集部,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赐砚堂钞本,第2册,卷39,《杂咏七言十首之十》第337页)
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图南先生仙者,偶然睡觉月余。(《后村先生大全集》第2册,卷44《杂记六言五首之二》,第368页)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兴化莆田(今属福建)人。其诗初学晚唐诸家,颇受“永嘉四灵”影响。后学陆游,为江湖派最有成就的作家。
梁克家字叔子①,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宋史》卷384,第11811页)
注:①梁克家(1128~1287)今福建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第一。著有《淳熙三山志》。
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礼,四冠乡举。(《宋史》卷390,第11959页)
徐元杰字仁伯①,信州上饶人。幼颖悟,诵书日数千言,每冥思精索。(《宋史》卷424,第12660页)
注:①徐元杰(1194~1245)号梅野,今江西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第一。著有《梅野集》。
谢枋得字君直①,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宋史》卷425,第12687页)
注:①谢枋得(1226~1289)号叠山,今江西人。宝祐进士。其诗沉郁苍凉,寓亡国之痛。编有《文章轨范》。后人辑其作为《叠山集》。
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宋史》卷426,第12705页)
何涉字济川,南充人。父祖皆业农。涉始读书,昼夜刻苦,泛览博古。上自六经、诸子百家,旁及山经、地志、医卜之术,无所不学,一过目不复再读,而终身不忘。人问书传中事,必指卷页所在,验之果然。(《宋史》第37册,卷432,第12842页)
贾少冲字若虚,通州人。勤学,日诵数百千言。(《金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7月版,卷90,第2000页)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未冠,父脱脱穆耳以千户职戍越,因受业于韩性先生,为文下笔立就,粲然成章。(《元史》全15册[明]宋濂等撰,中华书局1976年4月版,卷145,第3448页)
杨恭懿①字元甫,奉元人。……力学强记,日数千言,虽从亲逃乱,未尝废业。年十七,西还,家贫,服劳为养。暇则就,书无不读,尤深于易、礼、春秋。(《元史》卷164,第3841页)
注:①杨恭懿(1225~1294)号潜斋,今陕西人。师事许衡,通天文历算。至元十六年(1279),召修新历,和许衡、郭守敬等共同编制《授时历》。
孟攀鳞字驾之,云内人。……攀鳞幼日诵万言,能缀文,时号奇童。(《元史》卷164,第3859~3860页)
陆文圭①字子方,江阴人。幼而颖悟,读书过目成诵,终身不忘。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元史》卷190,第4345页)
注:①陆文圭(1252~1336)今江苏人。宋亡,家居讲授,学者称墙东先生。朝廷屡聘,以老疾辞。工于文辞,有《墙东类稿》。
赵孟①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孟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元史》卷172,第4018页)
注:①赵孟(1254~1322)号松雪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元书画家。会各种书法,尤其精通正、行书和小楷,圆转遒丽,有“赵体”之称。诗文清邃奇逸,有《松雪斋文集》。
曹元用字子贞,世居阿城,后徙改上。……元用资禀俊爽,幼嗜书,一经目,辄成诵;每夜读书,常达曙不寐。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元史》卷172,第4026页)
张思明①字士瞻,其先获嘉人,后徙居辉州。思明颖悟过人,读书日记千言。(《元史》卷177,第4121页)
注:①张思明,今河南辉县市人。元大臣。平生不治产业,藏书三万七千卷。
陈颢字仲明,其先居庐龙,……颢幼颖悟,日记诵千百言。稍长,游京师,登翰林承旨王盘安藏之门。(《元史》卷177,第4130页)
梁曾字贡父,燕人。……曾少好学,日记书数千言。(《元史》卷178,第4133页)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元史》卷178,第4143页)
莱字立夫①,集贤大学士直方之子也,辈行稍后于贯、三晋,天资绝人,七岁能属文,凡书一经目,辄成诵,尝往族父家,日易《汉书》一帙以去,族父迫扣之,莱琅然而诵,不遗一字,三易他编,皆如之,众警以为神。(《元史》卷181,第4189页)
注:①吴莱(1297~1340)浦江(今浙江)人。元代著作家。以著述为业,平生不做官。著有《尚书标说》、《春秋事迹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等。
韩性字明善①,绍兴人。……性天资警敏,七岁读书,数行俱下,日记万言。九岁通小戴礼,作大义,操笔立就,文意苍古,老生宿学,皆称异焉。及长,博综群籍,自经史至诸子百氏,靡不极其津涯,究其根柢,而于儒先性理之说,尤深造其阃域。其为文辞,博达俊伟,变化不测,自成一家言。(《元史》卷190,第4342页)
注:①韩性(1266~1341)今浙江人。著有《礼记说》、《诗释音》、《书辨疑》等,另有文集十二卷。
欧阳玄字原功①,其先家庐陵,与文忠公修同所自出。至曾大父新,始迁居浏阳,故玄为浏阳人。幼岐嶷,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元史》第14册,卷182,第4196页)
注:①欧阳玄(1274~1358)元著作家,延祐进士。历官40余年间,凡宗庙朝廷大册、制诰,多出其手。名山大川寺观碑文、人物墓志,所撰亦多。文宗时,修《经世大典》,著有《圭斋文集》。
许有壬字可用①,其先世居颍,后徙汤阴。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尝阅衡州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遗。(《元史》卷182,第4199页)
注:①许有壬(1287~1364)今河南人。延祐进士。前后历官七朝,近50年。工辞章,有《至正集》。
成遵字谊叔①,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元史》卷186,第4278页)
注:①成遵(1304~1359)今河南邓县人。元统进士,授翰林编修,预修泰定、明宗、文宗三朝实录。做官多年,死于杖下。
牟应龙字伯成,其先蜀人,后徙居吴兴。……应龙幼警敏过人,日记数千言,文章有浑厚之气。(《元史》卷190,第4337页)
时有张枢子长者①,婺之金华人,亦屡征不起。枢幼聪慧,外家潘氏蓄书数万卷,枢尽取而读之,过目辄不忘。既长,肆笔成章,顷刻数千言。有问以古今沿革、政治得失、宇宙之分合、礼乐之废兴,以至帝号官名、岁月先后,历历如指诸掌。(《元史》卷199,第4477页)
注:①张枢(1292~1348)。
杨维桢①,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明史》第24册,卷285,第7308页)
注:①杨维桢(1296~1370)今浙江绍兴人。嘉定进士。元末明初文学家、书法家。诗名号称“铁崖体”,著述有《春秋合题著说》、《史义拾遗》、《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王行①,字止仲,吴县人。幼随父依卖药徐家,徐媪好听稗官小说,行日记数本,为媪诵之。媪喜,言于翁,授以《论语》,明日悉成诵。翁大异之,俾尽读家所有书,遂淹贯经史百家言。未弱冠,谢去,授徒齐门,名士咸与交。(《明史》卷285,第7327页)
注:①王行(1331~1395)号淡如、半轩,今江苏人。元末曾为巨富沈万三家塾师,并授徒讲学。工书画,尤善泼墨山水,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孙贲①,字仲衍,广东顺德人。性警敏,书无所不窥。诗文援笔立就,词采烂然。(《明史》第24册,卷285,第7331页)
注:①孙贲(1334~1389)号西庵。著有《通鉴前编纲目》、《西庵集》等。
卓敬①,字惟恭,瑞安人。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举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明史》全28册[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卷141,第4024页)
注:①卓敬(?~1402)浙江人。学识渊博,学宗周敦颐、邵雍,有诗文、遗书传世。
陈济①,字伯载,武进人。读书过目成诵。尝以父命如钱塘,家人给货以从。比还,以其赀之半市书,口诵手钞。十余年,尽通经史百家之言。(《明史》卷152,第4193页)
注:①陈济(1364~1424)今江苏常州人。博学强记,六经子史,无不通晓,时称两脚书橱。永乐初以布衣召修《永乐大典》。有《书传补》、《元史举要》、《通鉴纲目集览正误》、《思齐集》等。
王宇,字仲宏,祥符人。童丱时,日记万言,巡抚侍郎于谦奇之。登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明史》卷159,第4338页)
刘定之①,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六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明史》卷176,第4691页)
注:①刘定之(1409~1469)号呆斋。正统元年(1436)会试第一。谦恭质直,以文学名闻于时。有《易经图释》、《宋论》、《呆斋集》等。
丘睿①,字仲深,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书,必得乃已。举乡试第一,景泰五年成进士。(《明史》卷181,第4808页)
注:①丘睿(1418~1495)号琼台,今海口人。景泰进士。博学多才,作传奇《五伦全备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工诗,今存《琼台集》,另有《世史正纲》等。
赵贞吉①,字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明史》第17册,卷193,第5122页)
注:①赵贞吉(1508~1576)号大洲。嘉靖进士。因不屈从严嵩威势,谪居外吏。后迁至户部侍郎,又被严嵩夺官。有《文肃集》。
王世贞①,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明史》卷287,第7379页)
注:①王世贞(1526~1590)号凤洲、弇州山人,今江苏人。嘉靖进士。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主盟文坛。攀龙死后,名望日高,独主文坛20年。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晚年略有改变。著作甚富,有《嘉靖以来首辅传》、《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弇山堂别集》等。
熊公廷弼①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每得佳篇,辄浮大白,用志赏心之快,遇荒谬者,则舞剑一回,以抒其郁。(《觚剩》[清]钮琇著,南炳文、傅贵久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月版,《续编卷二·英豪举动》,第195页)
注:①熊廷弼(1569或1573~1625)字飞百,明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有《辽中书牍》、《熊襄愍公集》。
《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一气读之者,总揽其起尽也。《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细寻其肤寸也。(《西厢汇编》,霍松林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金圣叹①:《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卷二,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第436页)
注:①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有才名,能诗,有《沉吟楼诗选》。
顾炎武①,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读书目十行下。……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清史稿》第43册,卷481,第13166页)
注:①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称亭林先生。工诗文。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曾考订古音,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万斯同字季野①,鄞县人。少敏异,过目不忘。室中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数日毕,又尽读其经学诸书。14岁入黄梨洲门下攻读21史和明代各朝实录。虽家贫,勤奋不辍,常以月光代油灯,读书常五行俱下。(《清史稿》卷484,第13345页)
注:①万斯同(1638~1702)学者称石园先生。黄宗羲的学生。贯通汉以下政制沿革、人物得失、尤通明史,熟悉郡志、邸报、野史、家乘。所著另有《历代史表》、《儒林宗派》等。
潘耒①,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清史稿》卷484,第13343页)
注:①潘耒(1646~1708)今江苏人。受业于徐枋、顾炎武。博通经史、音韵、历算之学。工诗文,著有《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类音》等。
李图,字少佰,掖县人。……图读书十行俱下,天才卓越。(《清史稿》卷486,第13414页)
李绂①,字巨来,江西临川人。少孤贫,好学,读书经目成诵。(《清史稿》,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8月版,卷293,第10321页)
注:①李绂(1673~1750)号穆堂。康熙进士。治陆王理学,所撰文章中对王安石事迹有所辨正。有《穆堂类稿·续稿·别稿》、《陆子学谱》、《阳明学录》、《八旗志书》等。
全祖望①,字绍衣,鄞县人。……祖望为学,渊博无涯矣,于书无不贯串。在翰林,与绂共借永乐大典读之,每日各尽二十卷。(《清史稿》卷481,第13186页)
注:①全祖望(1704~1755)浙江人。学者称谢山先生。乾隆进士。曾主持鄞县蕺山书院和广东端溪书院。学崇黄宗羲、万斯同,主张钻研史籍,经世致用。他博采诸书,续纂黄宗羲《宋元学案》书稿。曾七校《水经注》,又将答弟子问经史疑义,录为《经史问答》。
戴震①……十岁日读书数千言不休,十七岁学《说文解字》,尽得其目。(《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第10卷,周远廉、孙文良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93页)
注:①戴震(1723~1777)字东原、慎修,安徽休宁人。清思想家。会试屡不第,乾隆赐同进士出身。曾充四库全书馆纂修,校《大戴礼记》、《水经注》,于经学、天文、历算、地理、音韵、名物训诂之学,均有精深研究。著有《毛郑诗考正》、《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方言疏证》等。
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大学士刘统勋举昀①及郎中陆锡熊为总纂②。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散逸,尽读诸行省所进书,论次为提要上之,擢侍读③。……昀学问渊通。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清史稿》第36册,卷320,第10771页)
注:①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号石云,清直隶献县(今河北)人。乾隆进士。贯通儒籍,旁及百家,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嘉庆间任高宗实录馆副裁。能诗及骈文。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②总纂:即总编。③擢:选拔,提升。侍读:官名,清翰林院侍读,为高级翰林官;内阁侍读掌勘对,与翰林官不同。
汪中①,字容甫,江都人。生七岁而孤,家贫不能就外傅。母邹,授以四子书。稍长,助书贾鬻书于书,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遂为通人②。年二十,补诸生③。(《清史稿》卷481,第13213~13214页)
注:①汪中(1744~1794)号颂父,江苏人。清文学家。与王念孙、刘台拱等游,潜心经术,遍览群书。于古今沿革、民生利病皆博问切究之,卓然成家。工诗文,著有《尚书考异》、《春秋述义》、《广陵通典》、《述学》、《容甫先生遗诗》等。②通人:指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③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沈初①,字景初,浙江平湖人。少有异禀,读书目数行下,同郡钱陈群称为异才。(《清史稿》卷351,第11265页)
注:①沈初(?~1799)号云椒,乾隆进士。尝历充四库全书馆、三通馆、实录馆副总裁。续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学《石经》。有《兰韵堂集》。
戴敦元①,字金溪,浙江开化人。幼有异禀,过外家,一月尽读其室中书。十岁举神童,学政彭元瑞试以文,如老宿②;面问经义,答对如流。(《清史稿》卷374,第11551页)
注:①戴敦元(1768~1834)乾隆进士。历江西按察史、山西布政使、刑部侍郎。任刑部侍郎十年,专治刑狱,剖析律意,更定刑律。为当时著名能吏。②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