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机遇(1 / 1)

小狗也要叫 张鸣 670 字 2个月前

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起。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就一直在闹革命。或者起义,或者暗杀。后来力量壮大,成立同盟会,同盟会的各个分支也一直奋力革命,即使他们中有些人跟孙中山闹翻,自己单干,也无非是为了革命造反。以武力推翻清政府,是革命党的宗旨。但是,在武昌起义之前,说实在的,革命党人一直没什么机会。中山先生说武昌起义前,革命党策划了十次起义,说十次,是规模比较大的,其实小的还有一些。虽然每次都可以找到一些人为的错误,一些偶然的因素,但是从大形势来看,这些少数人密谋的起义,在没有得到社会其他力量支持之前,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同样是辛亥年,四月革命党人倾全党之力,筹集了最多的资金(十七万元),调集了最精干的人马——各省的选锋,由知兵的副统帅黄兴亲自率领。起义军很英勇,也攻下了两广总督府(跟武昌起义类似),但没有得到当地人的响应,起义最终失败,留下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然而,到了十月,一群群龙无首的士兵,一哄而起,居然得到了湖北立宪派士绅的支持,湖北谘议局的议长汤化龙第二天就投身军政府,整个汉口商团倒了过来,起义军站住了脚,随后全国响应。这个差异的关键,就是清政府的皇族内阁。皇族内阁五月份出台,加上此前不久的铁路国有政策,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毫无疑问,皇族内阁和铁路国有,是当时清朝当家的满人亲贵揽权和收揽资源的登峰造极之举。收权收资源,就意味着汉人士绅要失权,失去资源。就意味着朝廷的立宪,是假招子(因为立宪,对于立宪派而言,就是要分享更多的权力)。如此放肆地得罪当时最不该得罪的人,这个错误犯得过于致命。所以,只要朝廷犯了这样的错误,革命党就有了机会,他们放火,就可能会有人乐意添柴。但是,即便如此,革命到底是在武昌,还是在长沙,或者在南京发生,在九月还是在十月或者十一月点火,却是偶然的。

事实上,如果武昌起义当口,湖北的清政府最高领导人不是瑞澂,这场起义也许闹不起来,即使闹起来,也许也未必会成功。首先,当武昌的革命党人准备起义出了意外,汉口俄租界的据点发生爆炸,党人花名册让瑞澂意外得到。这种时候,瑞澂既然已经不打算追究,就该当众宣布,而不该在外围抓捕革命党,还把三个新军士兵革命党人砍了头,挂在城门上。一方面是新军士兵们不知道花名册里有谁,一方面却谣言满天飞,都传说第二天总督要按图索骥,动刀杀人。结果反而给造反做了最佳的反向动员,让人想不反也得反。其次,如果起义发生,瑞澂不急于逃走,跑到楚豫号兵舰上。当时参与起义的士兵不过三千,当时武汉光新军就有一万人左右,还没加上根本不革命的巡防营。多数新军还在观望,绝大多数军官都未卷入。守卫总督府的有一个多营的兵力,火力足够强大,只要瑞澂能顶住,群龙无首的起义士兵未必能攻下总督府。只要天亮前没有拿下总督府,后来起义的士兵自己都说,他们可能就完了,因为观望者都会转而支持瑞澂的。

当然,即使武昌的起义没有成功,只要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没有中止,这个机会就还会出现。因为革命党人从来都在坚持闹事,这边不行了,那边还接着来,总会有偶然碰上必然的时候。事实上,只要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地方士绅和绅商们对朝廷灰了心,当家的满人亲贵,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革命党就有了机会,而清政府就没有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