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党中有好些富有江湖气的富二代,郑士良就是一个。中国的富二代,吃喝嫖赌做纨绔者有之,规规矩矩守家业者有之,一脑门子叛逆者亦有之,革命党中的富二代,都是最后一种,敢玩命,也敢败家。革命党人的惠州三洲田起义,是孙中山一直引为骄傲的一场暴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自打这场起义之后,国人就对他们这些叛党刮目相看了。这场起义,具体的指挥者,就是郑士良。
起义的发动,是1900年10月,正好赶上八国联军入侵,占了北京,清朝的帝后仓皇北顾。之所以挑这个日子,就是要趁清廷之危。同时,日本也有意暗中支持,不仅提供了枪械,而且有不少的日本人加入其中,至少从领导层看,像是国际纵队。惠州这个地方,又一向是盛产“刁民”,刁民中的刁民三合会的会众,也已经跟兴中会有了联络,只要有枪有钱,拉起队伍,不成问题。原来的打算是,起义之后,占一个港口,作为据点,然后来自日本方面的接济,就会源源不断,然后以此为根据地,逐步发展。
就这样,队伍拉起来了,旗帜也树了,战斗打响,一时间还挺顺手,抓了清军士兵,就剪了辫子,让他们当挑夫。一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所向辟易。但是,三合会的起义,在一般百姓看来,就是当年的红头军,或者说红头贼,无非是扯旗造反吃大户,没人认为他们是革命军。所以,尽管在农村打得比较顺手,真的攻城拔寨之际,比如进军厦门,就有些麻烦。更大的麻烦是,随着中国北方政局的逐渐稳定,列强打定了主意,还是维持清政府。日本政府方面也变了卦,原本答应的支持,都泡了汤。反过来,尽管帝后北狩,朝廷动**,但广东的地方官却并没有人心涣散,能撑还撑着。所以,眼看着起义的势头就没了,大家只好收摊。
原本策动会党起义,就是雇人造反。钱在人在,钱散人散。能有点革命理想的,只是会党中的极少数人。会党的会众,原本就是社会边缘人士,做点犯奸作科,刀头舔血之事,都是生活的应有之意。给革命党干一票,原也无所谓。但钱花光了,事自然就干不下去。散伙过程中,个把日本人还丢了性命,算是为中国革命做了牺牲。起义核心层没有被人剿灭,其实已经是天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