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主导的公益慈善事业越来越遭到人们诟病的时刻,一个媒体人和他的团队,居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募集到超过一千六百万的善款,为七十七所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免费提供一顿免费午餐。而在此之前,这些山区的孩子,中午只能饿肚子,或者买一点学校周边小卖部的伪劣食品充饥。
媒体人邓飞是个像浑身装满弹簧干劲充沛的小伙子。他和他的团队的成功,首先基于他们自己的公信力。做了十年的调查记者,没有人怀疑他的正义感。同时,他和他的团队,在从事这项事业的时候,原本是可以动用善款,但是他们却自己付出,既付出劳动,也付出金钱。从本质上说,邓飞他们是一群慈善事业的自愿者,一群充满爱心和献身精神的自愿者。当然,如果他们中间有人全职做慈善,报酬还是应该拿的,但是他们这种献身奉献精神,却是慈善事业所必须具备的。
我曾经说过,慈善捐助,是人类社会最柔软的部分,很容易受伤。一旦伤了,是伤不起的。怎么才能让人们不受伤,唯一的逻辑是设法让人放心。因此,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团队,是必要的条件。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国家相对于社会,比较强大,因此,人们对政府或多或少还是相信的。当人们不相信政府的时候,就只能相信社会上具有公德心的人。一个社区的公益慈善,人们相信当地的乡绅,而更大范围的非熟人社会里,人们就只能相信那些被各地乡绅都认可的大人物。这样的人物,不知光有知名度,而且还要有善心,有具体的慈善业绩。民国时节,最有号召力的慈善人士,是杜月笙,原因很简单,因为杜月笙持续不断地做了十几年的慈善事业,每年都会捐出大笔的善款,救助穷人。
让人放心的第二项条件,是事业本身的透明公开。邓飞和他的团队,采取了一切可以保证公开透明的方式,推行他们的事业。微博直播,微博监督,淘宝拍卖。用邓飞的话说,就是凡是涉及钱的,都是公开透明的。接受捐款的学校,必须公开账号,开微博,不公开不拨款。
据说,眼下政府已经准备接手这项事业了,但愿,政府在做这项事业的时候,也能像邓飞和他的团队那样,遵循慈善的逻辑,把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