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除非别有用心者,没有人喜欢谣言。但是谣言在任何时候都绝不了,即使没有人有意造谣,传播的误差,也会生出谣言来。小的时候,我在上海动物园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大河马吞了一个小孩。后来到了哈尔滨,跟朋友逛动物园的时候,又一次看见了河马,就把这个故事讲了出来。等我回到住所,同住的人已经在讲哈尔滨动物园的河马如何吞掉小孩的故事了,绘声绘色。
不用说,作为维持秩序的政府,不喜欢谣言,尤其是不喜欢某些有意制造出来的谣言。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谣言往往会引发人群的不安,造成社会的动**。如果再把政府也搅进谣言里去,则令人百口莫辩,弄不好,就会使局面失控。
一般来说,惩治造谣者,是一种遏制谣言的办法,但这种办法并不总是有效。因为谣言的传播,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找到源头的。谣言的传播,往往多源并进,有意造谣传谣和无意为之者并存。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只要有让人信的土壤,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开,等你找到源头,巨大的危害已经造成。而且即使你找到了源头,加以惩戒,也未必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世界上智者太少,而且即使有智者,由于信息不明,也未必能判明何者为真,何者为假。所以,真实的情形是,谣言止于公开。人们生活中,张家长李家短的谣言,无关大局,无关公共事务,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对社会有危害的,往往是涉及政府的谣言。政府政务公开,政治过程公开,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在历史上,清末曾经出现过许多针对教会的谣言,由此形成了民众的打教案件,很多案件,都造成了人命财产的损失,由此导致政府的困窘和难堪。究其原因,固然里面有很多的文化隔膜和误会,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从来不肯将教案的处理过程公开,从不肯将从前的误会告知民众,结果使误会越来越深。民国时期,五四运动之所以发生,也跟当时的北洋政府不能将对日交涉的过程公开化有关。人们只见中日双方有诸多的密谈,诸多的来往,而且段祺瑞当家的北洋政府,也得到了大笔的日本贷款。所以,一旦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社会上就谣诼四起,人们传说政府跟日本有卖国交易,甚至传说当时参与对日外交的曹汝霖家里供着日本天皇的像,即使在五四当头,还在家里跟日本人密谈,出卖国家权益。
进一步,遏制谣言,还需要改进政府的工作。当人们普遍相信政府一定会袒护有权有钱人的时候,一出点事,谣言就会冒出来,人们也就趋向于相信,乐于传布。反之,如果政府有公信力,司法有权威,这样的谣言就没有市场。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恢复政府的公信力,还需要政府很多的努力。
总之,谣言之所以可怕,成为洪水猛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自己有毛病。谣言就像无孔不入的病菌和病毒,想要将之完全消灭,造成无菌环境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保持自身要健康,让病菌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