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从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说到史学永远在我们身边(1 / 1)

我上面讲的几个问题:中国史学中的人本思想的传统,惩恶劝善的传统,忧患意识的传统,反映了这样一些思想,即人在历史中处于什么地位,人对自身应该有什么要求,人对社会有什么责任。这几个问题是人文精神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由此看来,我们要重视人文精神,也应该重视史学。因为史学里面包含了这些活生生的东西。我们研究历史就是这样,不能脱离历史上活生生的人,否则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就会变得很空洞。从这个意义上讲,史学永远在我们身边。尽管大家是学工科的,或是学其他非历史学科的,史学同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有没有这个自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论你是否注意到,不论你是否承认,客观上史学在我们身边,只是有时我们自觉意识不够罢了。如果我们有比较高的自觉意识,那么我们对史学中那些有营养的部分就会吸收过来,从而我们能够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非常重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理由更深刻地认识到:史学永远在我们身边。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科学精神。一个社会,应当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今天我们正处在这个时代,提倡科学精神,提倡科学精神的作用。我作为一个社会科学者,也完全看到了它的伟大意义,我很赞成把科学技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顺便说说,近年,我也参与了科学与人文的对话这样的活动,是《中国文化报》组织的,还出了一系列的书)。同样,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人文精神,一个社会也应当大力提倡人文精神。我想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们应当认识到人在历史中的地位,认识到人在社会中应当如何来提高自己的修养,认识到人对社会有什么责任,这三重关系非常重要。如果我们重此轻彼或者重彼轻此,这不仅在认识上,而且在实践上都是无益的。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到目前为止,在许多高等学校,重理轻文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这是和提倡人文精神不成比例的。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不加以改变,那么受到损害的不仅是人文学科本身,而且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今天,通过同大家交流,我说到了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的一些问题,不知道是不是都说得对,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一点两点对大家有所启发。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我希望大家提出批评。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1] 2002年5月,在东南大学的演讲。

[2] 《周易·贲卦》,《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7页。

[3]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319页。

[4] 参见吴兢编著:《贞观政要》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83~84页。

[5] 参见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1页。

[6] 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1页。

[7] 以上均见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420页。

[8] 参见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一辑《乙丙之际箸议第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