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历史题材艺术作品的几点思考(1 / 1)

这个问题,在座的艺术系的同学,可能会有兴趣。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从一个史学工作者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史学和艺术是有联系的,那么这种联系从史学工作者来看,应当怎么认识,怎样处理,如何提高这方面的自觉性?从文学艺术工作者来说,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同样要不断地提高工作者的认识。此外,史学与文学艺术的工作者需要进行沟通,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我想现在我们的确面临着一些问题。从文本上看,从历史著作到历史小说,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再把历史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本,这些文本又有很大的差别。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怎样传播可信的历史?历史小说和历史有关系。当然,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和历史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之下,遇到的问题就很多了。有人评价有的历史小说“以史入文,以文证史”。我到现在还没有理解,以史入文,是根据历史著作写成历史小说,当然可以了,但是这个历史小说能够反过来“证明”历史吗?我就觉得这个关系有点颠倒了。小说怎么证明历史啊?当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要看小说的作者是谁,要看作者用的是什么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陈寅恪先生以诗文证史。他的以诗文证史,是用唐朝人的诗、唐朝人的文来说明唐朝的历史,这叫作“以诗文证史”,这是陈寅恪先生在历史研究方法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但是今人写的历史小说,如关于清朝的历史小说,能不能用来证明清朝的历史?那就很难说了。出自作家之手的历史小说有没有这样的功能,我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我觉得有的媒体有点过分夸张了,把这种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关系颠倒了,对于公众来说这是不是一种误导?

我们现在再说影视作品。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首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近几年来它向公众传递了或者说传播了什么样的历史观?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片,不少人很爱看,在爱看的过程中,人们得到了什么信息?这种信息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起了什么作用?这是很值得研究的。我现在不是针对哪一部影视作品来说的,我认为这些年来,英雄史观非常突出。作为一种负责任的影视作品,考虑到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以至于进行教育的效果,是要考虑这个问题的。当然我们也有休闲的作品,那是另外一回事。作为比较严肃的文艺创作来讲,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它传播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观,这个问题就很值得探讨。

其次,影视作品是不是有不尊重历史真实的地方?现在历史学界有些同行,为这些事情感到很忧虑,但是好像又无能为力。讲求历史真相,人家不买你的账,能创造票房价值吗?所以这是史学工作者感到忧虑、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建议是这样的:首先,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一个艺术工作者,在涉及历史题材的问题时,应该在题材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慎之又慎。我可以举几个例子,今天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比如,郭沫若写的话剧《蔡文姬》《文成公主》《武则天》《屈原》等,都是非常宏大的历史题材,从史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去看,都还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吴晗写的《海瑞罢官》,这样的一个作品,是有深刻的意义的。当然他多少还带有英雄史观的痕迹,但他反映了大众的要求。还有一位剧作家曹禺,他写的《胆剑篇》,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看了之后很鼓舞人。环顾现在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许多都涉及清朝的事情。我想,历史题材的东西很多,就举帝王之例来说,如光武帝是东汉中兴之主,他有一系列的措施,释放奴婢,改善民族关系等,有很多重大的事情值得写。如唐太宗这样一个君主,可写的事情更多。如辽朝有一个皇帝辽道宗,尽管和北宋打仗,但是他对于吸收中原文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做了许多事情。如金朝的皇帝金世宗,这个人在接受汉文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金朝一方面和南宋打得不可开交,一方面大量吸收汉文化,把《贞观政要》《新唐书》等重要史书,都翻译过去,把五经翻译成女真文。金世宗说把五经翻译过来,是要让女真人都懂得仁义道德。金朝实行科举制,是学习唐宋科举制,考试从哪里出题目?从五经、十七史出题目。这个皇帝不值得写吗!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在推进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的过程当中有贡献的人物不值得写吗!不能总是康熙、雍正、乾隆,没完没了的。我觉得在这方面还得多思考一些。当然,趣味性和真实性的关系,要处理恰当,不能单纯地追求趣味,只考虑它的可视性,作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能在大问题上违背历史的真实性,这是一个原则,因为我们要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

最后,史学和文学艺术要进一步沟通。关于历史和历史剧的讨论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按照我个人的看法,这个问题应该继续讨论。只有继续讨论,才能在艺术的真实性方面深入一步,艺术理论方面也往前发展一步。在这个问题上,历史学家要宽容,不应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吹毛求疵,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艺术家们去虚构,但这个虚构只能是枝节问题,不能在历史的根本问题上违背了真实。我想,这样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大家想一想,史学家们经过多少年的研究,才揭示出某个事物的历史的真相,不能一部电视剧风一吹就把你们吹倒了。史学工作者经常苦恼的是什么呢?是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史学工作者把许多问题讲得口干舌燥,几部电视剧就把你吹倒了。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我们这个民族怎样获得比较丰富的真实的历史知识,史学工作者是有责任的,文学工作者、艺术工作者也是有责任的。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历史学家要宽容一点,文学艺术家也要多听听历史学家的意见和建议,真正通过文学的手段、艺术的手段,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育推进一步,把我们的文化教育事业往前推进一步,把我们这方面的理论思考再提高一步,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以上这些,就是我说的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讲历史学和艺术的关系。应该说,这主要还是从自己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的自身反省,自己对史学理论的研究,自己认识到其中包含着审美的要求来讲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史学工作者对于提高自己的修养,能够更加理性。当然,我也就顺便说到了对于艺术工作者、文学工作者的一些认识和期待,这些认识不一定都是对的,我只是提出了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对的地方,请老师们和同学们批评指正。今天我讲的内容就此结束。

谢谢大家!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