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 美国长老会书馆(美华书馆)记事(1 / 1)

G.麦金托什

1858年10月,根据需要派威廉·姜别利(William Gamble)先生主管书馆工作。他为所有的书馆,尤其是长老会书馆做了一项工作,尽管在传教士当中鲜为人知,但是这项工作在传教士的编年史或者说印刷术发展史上几乎是无可相比的。由于他的两项主要发明——用电解法铸造汉字字模及使用目前众人皆知的汉字字盘——加上他精明的经营才能、坚韧不拔的意志,持之以恒的耐力以及真正的传教士精神,他迅速地发展了书馆,使书馆脱离了初创的幼稚状态,一跃成为基督教在中国得以取得巨大成果的得力机构。我们非常感谢这位谦虚的工作者,因此,将介绍一些他的生平、事业的简况。

姜别利先生出身于一个爱尔兰家庭,这个家庭培养出好几位能干的爱尔兰和美国长老会的牧师。早年他移居美国,找到一份惬意的工作并在费城一家大的出版公司接受有意义的训练。从那儿,他又去纽约参加了《圣经》出版社的工作。之后,在重重困难下继续了某些研究,后来又去宁波担任书馆的主管工作。他带了新的铅字、字模和铸字机。随着书馆增加新屋,可看到一派新景象。1859年书馆印刷了7395560页,美好的愿望实现了。

第二年姜别利实施了制造铸字字模的新计划。先把字体刻在黄杨木这样的材料上,然后由此翻制出电模或通过过渡性的蜡模,接着把这种初步性字模放进盛有铜溶液的沉淀槽中。几天后铜沉积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就取出对字模进行整修并镶嵌在黄铜体铜模中。由于沉淀时间长、铜层厚,一般在铜壳后再行背衬就不复需要,用这种加工方法,字形更加完美,与钢冲头冲出的字模相比,笔锋更清晰,受到中国人的赞赏。

我们还应感谢姜别利先生发明了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盘,这种字盘现已在中国印刷所内普遍采用。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字盘的结构,我们拍摄并复制了一张字盘照片。如果我的故乡读者对用大量的格子放铅字迷惑不解,那么我们最好来说明一下。《康熙字典》搜集汉字有40919个,印刷传教品的印刷厂约6000字就够用。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而对登载各种题材的杂志来说,则需要8千到1万汉字。对这种按不同要求而设置不同大小的字盘,想起一句老话,叫作“量体裁衣”。

J.马提尔(J.Mateer)先生在他的《美华书馆汉文铅字字表》一书的前言中,生动地指出了姜别利先生为改善汉文铅字和字盘所做的精心调查。他说:“为了弄清常用字的数量,特别是基督教书籍中所用的字,为了改进排字方法,姜别利先生查对了《圣经》以及该馆印的其他27本书,八开的纸总计有4166页。这些书所含字数总计超过1100000,但只有5150个不同的字,加上香港伦敦教会提供的850字,总计6000字(现在已增加到6664个字)。还有其他有趣统计,如在基督教的《圣经》中共有676827个字,却只有4141个不同的字;《旧约全书》中有503663个字,只有3946个不同的字。《新约》中有173164个字,只有2713个不同的字。姜别利先生按使用频率把6000个字分为15组:在这28册书中,有13个字在每册中出现10000次;224个字出现1000次;……3715个字出现的次数少于25次。去掉这3715个字,其余2285个字按部首排在马提尔先生编印的第四表中,并在边上注明数目以表示姜别利统计的每字在28册书中所出现的次数。这样,相对的使用频率就清楚了,对后来的所有工作者都大有裨益。

姜别利先生来华工作不久就认识到上海作为商业中心和福音派新教会活动中心而具有重要地位,“他本能地期望事半功倍地在中国的心脏播种福音,这使他在几乎没有别人能够预见到这点时,就选中上海作为他的主要活动基地。”除了上海的有利之点外,还可加上在宁波购买印刷所需原材料,和向各地寄发书籍和小册子所遇到的困难。

得到主管委员会的批准,在上海买下一座靠近教会的小楼并于1860年12月开始搬迁。所用的印刷机有5台,每年能印刷11000000页。书馆搬迁到上海,正是英文印件增加的时机,为满足这一需求,从美国带来了铅字。还准备了两副新的汉字字模和一副日文小字模。

从工作的迫切需要来看,房屋确实太小,我们找到两个朋友提供了较大的工作场地,并于1862年把书馆搬进新区,又安装了一台辊筒式印刷机。由于兼备了场地扩充、设备更好、铅字增加这些优点,不到一年就印制了14000000页。

工作的发展需要姜别利先生使出全部非凡的精力。对各种细节亲予关心,指导工人,给工人发工资,购买材料,发送印刷品,编制财务报表以及与外界的通讯联系。应付这么多工作,他必然采取了完善方法,并具有极大的耐心。下面这段对他的颂词是他受之无愧的:“后来在中国设立了隶属于不同教会或团体的各种印刷机构,但是不论对哪一家,有一点始终是确信的。即:不管现在或将来他们将永远感恩于这位汉字印刷发展中的伟大先驱者。”人们都赞同在他葬礼的追悼词中的一段话:“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中,在中国或日本所发行的任何一本《圣经》,基督教书籍或科学书籍,都将带有姜别利先生的手纹。”了解到他如此不遗余力地工作却从不贪图称赞,亦不索取什么名誉,使他在我们心目中显得更高尚了。

我们所能收集到的关于姜别利先生的生平和事业的一些情况,可以麦卡特博士所提供的一些笔记作结束:“姜别利先生开创了电解铸模和较小的铅字,并于1869年引入日本。他的足智多谋使书馆得以成功。回美国后,他在谢菲尔德科学院学习,耶鲁大学授予他名誉文科硕士学位。他在巴黎学了一段时间的药物学,在费城完婚,最后于1886年在他的宾夕法尼亚的农庄去世。我希望你们能公正地对待他。”

本文节选自《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一卷,宋原放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178页。

【导读】

本文节选于1895年出版的《在华教会书馆》一书的第三章,作者是美国的基督教徒麦金托什,对美华书馆发展历程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华书馆1858—1894年的发展情况,并重点论述主持书馆的威廉·姜别利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两项印刷技术——用电解法铸造汉字字模及汉字字盘。

美华书馆是19世纪外国教会在华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宁波、上海开埠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184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在澳门创办华英校书房,1845年迁至宁波,更名为华花圣经书房,到了1860年又迁至上海,改名为美华书馆,先后设厂于四川北路,设发行所于北京路。美华书馆主要出版的是宣传教义的书籍,也出版一些英语、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书籍。搬迁上海后,美华书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开启了教会印刷机构发展的新时代。

美华书馆在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华创办的最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也是上海开埠后第一家成功使用西方印刷机器的外资企业,到了19世纪70年代,已经成为上海最大的教会出版机构之一,取代了墨海书馆的地位。美华书馆从澳门华英校书房到上海协和书局延绵88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典型代表。而美华书馆之所以在大量出版机构中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与其间主持书馆的著名传教士姜别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威廉·姜别利,1830年出生在英国爱尔兰的一个基督家庭。1847年移居美国,在费城一家大印刷公司当学徒,聪慧好学,在印刷方面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后来,姜别利加入了美国长老会,1858年10月,他被派到宁波主持书馆的工作,也从美国带来了新的铅字、字模和铸字机。1860年,姜别利提出了将书馆迁至上海的建议,富有战略眼光的他看到上海作为商业和教会活动中心的优势,认为这将极大推动书馆的发展。得到委员会批准后,1860年年底,华花圣经书房开始搬迁至上海,也正式更名为美华书馆。在姜别利的主持下,书馆获得快速的发展,由于引进并发明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印刷效率大大提高,书籍的印刷量不断增加,19世纪70年代,美华书馆发展成为当时上海首屈一指的出版机构。1869年,姜别利离开了美华书馆,奔赴日本,其职位由J.韦利(J.Wherry)接任。到达日本后,姜别利又将西方的印刷术传入日本,直接影响了日本近代出版业的发展。1886年姜别利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农庄去世。

姜别利在美华书馆工作期间的最大贡献就是将西方的印刷技术引入了中国,发明了用电镀法铸造汉字字模和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盘。

说起印刷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在唐代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排版的印刷技术,古代的印刷技术中国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印刷术还被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传播到西方,对西方的文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但是当西方在中国印刷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最终发明古腾堡活字印刷技术时,中国的印刷技术发展却停滞了。中国的印刷技术仍旧继续依赖于人力的手工操作,没有使用其他的动力,更没有进行改革创新,一直停留在发展的原始阶段。最终如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到最后近代的印刷技术反倒从西方输入。其实,西方印刷技术最开始也不是中国人主动引进的,而是外国的传教士为了在中国进行传教,快速印刷《圣经》而传入的。美华书馆的姜别利最开始从国外带来新的印刷机、字模和铸字机就是出于传教这一目的。

在带来了印刷机等机器后,为了提高书馆的印刷效率,姜别利创造了用电镀法铸造汉字字模。他对中国原有的中文活字进行了改革,文中详细记录了其制作过程:把字体刻在黄杨木这样的材料上,然后由此翻制出电模或通过过渡性的蜡模,接着把这种初步性字模放进盛有铜溶液的沉淀槽中……这种新的字模被人称为“美华字”,俗称“宋字”。姜别利用电镀法铸造汉字字模,在造华文铅活字上可以说引发了一次革命。

姜别利的第二大贡献就是改善汉文铅字和字盘,发明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盘,姜别利用两年的时间,收集了大量的汉字,把汉字分为常用、备用和罕见汉字,按照不同的要求设置了大小不同的字盘,每类字按《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分部排列,通过排工中立,就架取字,其排字速度比过去提高3倍。

通过这些新的印刷技术,美华书馆的印刷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铅活字和字模字架经过复制和推广也被更多的中文报刊所采用,这不仅直接促进了我国印刷出版业的进步,更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印刷史的发展,而姜别利为中国近代汉字活字印刷做出的杰出贡献,也将会被后人永远铭记,正如文中所说的:“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中,在中国或日本所发行的任何一本《圣经》,基督教书籍或科学书籍,都将带有姜别利先生的手纹。”

(吴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