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348卷,凡24门,记事起自上古,迄于南宋宁宗嘉定之年(1208—1224)。
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意在继承和发展杜佑《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的事业,他不仅补充了唐玄宗天宝以后至宋宁宗嘉定以前的典章经制,而且增加了门类,从而扩大了典制体通史内容的范围。这是马端临的新贡献。
下面所列,是《通典》各门名称同《文献通考》各门名称的对照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马端临从杜佑《通典》中的食货、选举、礼3门中析出10门,又新增《通典》所无者5门,两项合计超出《通典》15门;而新增门类中,以《经籍考》部帙最大(共76卷),也最有价值。从上表还可以看出,马端临不仅继承了杜佑《通典》各门之间的逻辑体系,而且着意强化了《通典》以“食货为之首”的历史见识,把《食货典》析为8门。这突出反映了马端临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创新。
马端临之于《通典》各门,或析、或增,都概括地做了理论上的说明。他认为:
古者因田制赋,赋乃米粟之属,非可析之于田制之外也。古者任土作贡,贡乃包篚之属,非可杂之于税法之中也。乃若叙选举则秀、孝与铨选不分,叙典礼则经文与传注相汨,叙兵则尽遗赋调之规而姑及成败之迹。诸如此类,宁免小疵?
这是说明他为什么要把《通典》的《食货典》、《选举典》、《礼典》进行厘析的原因,以及把《兵典》专论“成败之迹”改成阐述兵制的根据。他又认为:
至于天文、五行、艺文,历代史各有志,而《通典》无述焉。
这是交代增添象纬、物异、经籍三考的缘由。他还认为:
马、班二史,各有诸侯王列侯表;范晔《东汉书》(当作《后汉书》——引者)以后无之,然历代封建王侯,未尝废也。王溥作唐及五代《会要》,首立“帝系”一门,以叙各帝历年之久近,传授之始末,次及后妃、皇子、公主之名氏、封爵,后之编会要者仿之,而唐以前则无其书。凡是二者,盖历代之统纪、典章系焉,而杜书亦复不及,则亦未为集著述之大成也。
这是反复申述了增立帝系、封建二考的必要性。
马端临的这些理论上的说明,有的是很有见地的,如对于《通典》的食货、选举、礼、兵诸典的看法;有的则反映了他跟杜佑在撰述旨趣上的不尽相同,如他对新增5考的申述。杜佑跟马端临在撰述旨趣上的区别在于:前者着意于“将施有政”,“经邦”、“致用”;后者用力于“集著述之大成”。由此可见《文献通考》扩大了典制体通史内容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