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徐梦莘和《三朝北盟会编》(1 / 1)

在李焘撰成《长编》后12年,即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徐梦莘完成了他的历史撰述的代表作《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

徐梦莘(1126—1207),字商老,临江(今属江西清江)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及第,历官安南军教授、知湘阴县、知宾州,因议盐法不合上官之意,免官。他淡泊于仕进,却总不能忘怀靖康之乱,思欲究其始末,乃网罗旧闻,荟萃同异,撰成《三朝北盟会编》一书。这距他中进士恰是40年,可知此书实是其毕生精力所得。宁宗庆元二年(1196),奉命录进,大为国史实录院所称,徐梦莘因此被授直秘阁之职。

《会编》250卷,是记载两宋之际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三朝,指北宋徽宗、钦宗二朝和南宋高宗朝。北盟,记事以宋、金和战为主要线索,故称。会编,此书按编年体史书体例纂述,而每记一事则并列诸说,每取一说则原文照录,自谓“其辞则因原本之旧,其事则集诸家之说。不敢私为去取,不敢妄立褒贬。参考折中,其实自见”[74];故“凡曰敕、曰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登载靡遗”[75],此当是“会编”之名之所由来。作者以“三朝北盟会编”名书,实则是反映了这书的范围、主线和体例,也反映了徐梦莘“自成一家之书,以补史官之阙”的“本志”。总之,这部书是按一定的体和例纂集起来的文献汇编。它的例,同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一样,也是师法《春秋》的。

《会编》全书分为上、中、下3帙。徽宗政和、宣和事为上帙,25卷;钦宗靖康事为中帙,75卷;高宗建炎、绍兴事为下帙,150卷。其中帙之末有诸录杂记5卷,汇集了一些难以按年月编次的资料。其记事,上起政和七年(1117)宋金协议合力攻辽的“海上之盟”,下迄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金联盟破裂、金主完颜亮征淮身死,共45年间史事。全书搜罗宏富,引书多达200余种,是当时动**局面下官修史书都难以达到的、关于两宋之际史事最翔实的资料书。

徐梦莘对于靖康之难是终生不忘的,故书中对官方与民间的抗金斗争均详加记述。卷一一四建炎元年(1127)十一月九日条下引赵甡《中兴遗史》,记王彦领导的“八字军”的抗金活动、威震北方的情景,颇为详细。《会编》以丰富的历史文献反映出了两宋之际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是其他历史著作所难以代替的。它对于宋史、金史和宋金关系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它的体例,在编年体史书中也是独具特色的。时人称这本书是:“东观直笔多所资,蓬莱汉阁生光辉。”这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会编》所引据的书,许多都亡佚了,而它却辗转流传下来,至清光绪四年(1878)更有刊本行世,广为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