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在经略西域的同时,对南疆海域也进行了经略,隋炀帝的扩张野心虽超过了秦始皇、汉武帝,但南方热带瘴疠的气候和涛涛海洋万顷波浪却阻断了其权杖的延伸。但通使海洋却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仁寿末年,隋文帝发动了对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的攻略,由于瘴疠之气,士兵水土不服,隋军统帅刘方等人病死,隋炀帝即位后适时停止了这场战争。但隋炀帝仍“甘心远夷,志求珍异”,招募“能通绝域者”下海探险。大业三年(607)有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请求出使赤土国。赤土国即今的苏门答腊岛。对此,隋炀帝表示同意,即备礼派出了使团。
赤土处在东南亚交通的要冲,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东晋时著名高僧法显西行印度取经,回国时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搭船,泛海八十天到达耶婆提,即千陀利的异译,其实就是赤土。法显在此住了半年,412年搭乘大船回国。
赤土是一个深受印度文化影响,文明程度很高的古国,法显在其所著《佛国记》中描述了其佛教文化繁盛的景况。南朝时曾五次遣使至建康(今江苏南京)朝贡,与中国早就有密切的文化交流。
大业四年(608)三月壬戌(十九日),赤土国遣使向隋贡方物。丙寅(二十三日),隋炀帝遣常骏出使赤土,并前往罗刹国。隋炀帝接见赤土使者在前,派常骏出使在后,这是一种表示友好的互访。十月,常骏等自南海郡(治今广州)扬帆出发, “昼夜二旬,每值便风,至焦石山而过,东南泊陵伽钵拔多洲,西与林邑相对,上有神祠焉。又南行,至师子石,自是岛屿连接,又行二三日,西望见狼牙须国之山,于是南达鸡笼岛,至于赤土之界”。
赤土国王利富多塞闻听隋使前来的消息十分欢喜,立即遣婆罗门鸠摩罗率三十艘船来迎接, “吹蠡击鼓,以乐隋使”,又“进金锁以缆骏船”。大约一个月左右,隋使来到国都僧祗城,国王又派王子那邪迦先与他礼见,并送来金盘、金花以接收隋炀帝所致诏函。来到王宫,常骏奉诏上殿,国王以下皆坐,“宣诏讫,引骏等坐,奏天竺乐”,礼仪相当隆重。几天后,利富多塞国王,又亲设盛大国宴招待隋使,宴席上“以金钟置酒,女乐迭奏,礼遗甚厚”,宾主之间始终洋溢着热情友好的欢乐气氛。
访问结束,常骏等人起程归国,赤土国王派王子那邪迦随船同行,入隋回访,其国书用“铸金为罗叶,隐起成文以为表,金函封之”。并献上大批珍贵礼物,起程时更以盛大仪礼相送,充分显示出赤土国和隋朝一样,也是礼仪之邦,而不是化外蛮荒。
常骏的回程是放洋直驶越南,再沿海岸北行,越过林邑至交趾登陆,再改由陆路,于大业五年(609)春与那邪迦王子一道在弘农(治今河南灵宝)谒见了西巡路上的隋炀帝。隋炀帝十分高兴,赐常骏等物二百段,俱授秉义尉,那邪迦王子更受到优厚的礼遇,跟随隋炀帝一路观光。自后,两国往来不绝。
常骏出使赤土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盛事,大大促进了隋廷与南洋诸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南洋的贸易发展。常骏的出使招徕了南洋十余国朝贡使,不仅满足了隋炀帝的圣王追求,而且提高了大隋王朝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