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幸福绝对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平安无事、不招惹任何祸端。祸端的来源,有些是具有不可抗力的,人们无法预知亦无法规避。不过这种类型的祸端毕竟不多,人生中的祸端绝大部分是来源于自身。
俗话说:少事是福,多心为祸。很多是非,就是因为一个人多心、多事而引起的。朋友的妻子小敏最近和婆婆闹翻了,起因是为了50块钱。小敏放在桌子上的50元钱不见了,问丈夫拿了没有。丈夫说没有。然后大家就找啊找,还是没有找到。从农村专程赶来帮助小夫妻带孩子的婆婆这下慌神了,婆婆本来就没有拿,但她怕儿媳怀疑自己拿了。婆婆越是怕被怀疑,心里越是发慌。越发慌,就越觉得儿媳在怀疑自己。婆婆心理压力大,就趁没人的时候给老伴打电话诉苦。老伴听了,还得了?立即电话儿子,将儿子一顿训斥:你妈妈年龄那么大,大老远地跑来帮你们带小孩,容易吗?请个保姆还要付工资,她不要工资尽心尽责地帮你们,你们还怀疑她要你们的50元钱?你不知道你妈妈是什么样的吗?……一大通儿话砸得儿子晕头转向。儿子回家,自然要给妻子说道说道。妻子也不服啊:我没有怀疑啊。没有怀疑?婆婆不干了:你某天说了什么话、某天做了什么事,就是对我不满……余下的就不用再多讲了,惯常的家庭矛盾就是这样开启帷幕的。
后来,婆婆一生气回了老家,离开了疼爱有加的小孙子。儿子儿媳没办法,只得雇保姆来照看孩子。整个两败俱伤。其实,很多家庭的矛盾就是因为这样一些琐碎事情引起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们的确分辨不出来究竟谁有理。像这个例子中,似乎谁也没错。要说错的话,他们又都有错。儿媳错在不见钱了,可以装糊涂——不就50块钱吗?或许是自己记错了或者掉在个角落一时没找到。即使要追究,也应该考虑到避开婆婆,单独问自己的丈夫。所以,儿媳错在多事。而婆婆错在多心。本来就没有拿,也没有人怀疑你,你何必自己老觉得不自在呢?不如糊涂一点,爱咋咋地。此外,儿子和公公的一些做法,都有值得商榷的余地,在此就不再一一分析。
人与人的交往免不了会产生矛盾。有了矛盾,平心静气地坐下来交换意见予以解决,固然是上策。但有时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因此倒不如糊涂一点为好。有时,糊涂可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
一则,可以减去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在我们身边,无论同事、邻居,甚至萍水相逢的人,都不免会产生些摩擦,引起些气恼,如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往往越想越气,这样于事无补,于身体也无益。如做到遇事糊涂些,自然烦恼就少得多。我们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为那些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了的小事烦恼,实在是不值得的。
二则,糊涂可以使我们集中精力于事业。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在个人待遇、名利、地位上兜圈了,或把精力白白地花在钩心斗角、玩弄权术上,就不利于工作、学习和事业的发展。世上有所建树者,都有糊涂功。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命糊涂,并以“难得糊涂”自勉,其诗画造诣在他的“糊涂”当中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三则,糊涂有利于消除隔阂,以图长远。《庄子》中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大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亡。”人生苦短,又何必为区区小事而耿耿于怀呢?即使“大事”,别人有愧于你之处,糊涂些,反而能感动人,从而改变人。
四则,遇事糊涂也可算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避免外界的打击对本人造成心理上的创伤。郑板桥曾书写“吃亏是福”的条幅。其下有云:“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所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正基于此念,才使得郑板桥老先生在被罢官后,骑着毛驴离开官署去扬州卖书。自觉地使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避免或减轻精神上的过度刺激和痛苦,维持较为良好的心境,可以避免精神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