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免或多或少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许多人在这个时候常常会生气:生怨气、生闷气、生闲气、生怒气……殊不知,生气,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伤害感情,弄僵关系,使本来不如意的事变得更加不如意,犹如雪上加霜。更严重的是,生气极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简直是在“摧残”自己。
古希腊学者伊索说:“人需要平和,不要过度地生气,因为从愤怒中常会对易怒的人产生重大灾祸。”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愤怒使别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却是自己。”清末文人阎景铭先生写过一首《不气歌》,颇为幽默风趣: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将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研究生气对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一无杂色;悲痛时的“气水”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不料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这位专家进而分析: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人生气时,体内会合成一些有毒性的物质。经常生气的人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自然难以健康长寿,被活活气死者并不罕见。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斯通博士,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遇上高兴的事,其后两天内,他的免疫能力会明显增强;如果一个人遇到了生气的事,其免疫功能则会明显降低。
杜绝生气的另一种可行办法是:变生气为争气。美国酒店经营企业家希尔顿在年轻时比较贫穷。有一次他进饭店吃饭,因为衣着寒酸,被服务员冷落了好久。等到服务员终于上来服务,也是一副打发叫花子的模样。希尔顿顺手翻了翻菜谱,服务员就不耐烦了,说:后面的你就别看了,你要的都在前面这一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后面的菜都是比较贵的。希尔顿被服务员的话给气得不行,心想来的都是客,这样子对我也太不公平了吧?但他还是压制住自己的怒火,点了一样他消费得起的便宜菜。
饭吃完后,希尔顿的火气也慢慢消了。他心中有了一个念头:将来一定要买下这家饭店!当然,他后来的发展不止是买下一家酒店,而是在全世界拥有最著名的饭店管理集团,这就叫变生气为争气。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重视、受人尊重、受人欢迎,但有时又难免被人嘲弄、受人侮辱、被人排挤,生活给了我们快乐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伤痛的体验。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人生。有的人能够很坦然地面对一切,痛并快乐着;有的人却成天为一点小事火上心头,或者悲观丧气,怨天尤人。其实,很多时候不过是自己小肚鸡肠,去斤斤计较那些虚无的名利,而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的身上。我们为什么不想想,如果我们自己足够优秀,别人还会对你冷眼嘲讽吗?所以,让自己快乐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去争气,去做得更好,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成长,变得更加强大,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所谓生气不如争气的精髓。
人活着就是争一口气,这口气不是生气而是争气。不过,要争气就得有志气。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才算坚强,而战胜别人的人只不过是有力量而已。不仅如此,一个人的成功主要还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于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而整体实力才是唯一的通行证,也是最可靠和有效的通行证,认识到这一点,你才能畅行无阻。
在读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一定要争气》。文章讲述的是我国著名生物科学家童第周的故事。在童第周28岁那年,他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气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非常瞧不起中国来的学生,经常讥笑与蔑视童第周。童第周暗暗立下志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几年来,童第周的教授一直在做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但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成功了。那位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也为中国人争了气。
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你外国人要瞧不起我中国人?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似乎真的值得童第周生气。但光干生气有什么作用?生气仅仅是一种情绪化的表现而已,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拳头之上。但争气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反击。争气不是说有就有的,要靠努力才可以实现。争气值得喝彩,争气值得鼓励,争气是最值得人人都学习的。总之,生气是一种消极的发泄,而争气才是一种积极的作为。
争气不是争一时之意气,而是应该考虑到整体形势,不利于己时就忍一忍、让一让,百忍方可成金,不看情况就去争斗的人,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能忍住眼前之气,同样是一种可贵的心性,更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忍小气才可以得大益;忍在大处,才能赢在大处。生于战国末年的张良本来名叫姬良,他是韩国的名门之后,其祖父和父亲相继为韩相国,侍奉过五代君王。在公元前230年,韩首当其冲遭秦灭。从贵胄公子沦落为亡国之奴,20岁出头的姬良一度压不住他对秦王的怒火,冲动地想学荆轲去刺杀秦王。在公元前218年,他孤注一掷地发动了行刺,结果事情未成反而险些让自己丧命。侥幸逃脱后,姬良改姓张良,于躲避秦王的通缉中幸遇圯上老人。圯上老人刻意侮辱张良,让张良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是灭暴秦而非杀秦王。一个身负重大使命的人,看事物的眼光骤然开阔,心胸也不再狭窄。后来,张良以他坚毅的忍耐力、冷静的思考力,辅助刘邦灭秦诛楚,建立了一番伟大的功业。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得好: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睿智的话从来就不深奥,康德的话很好理解。一个人若生气,大抵是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挨老板错骂,被恋人背叛……凡此种种,似乎皆不是你的错。那你为什么还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让自己第二次受到伤害?如果一定要说你也有错的话,应该是你做得还不够优秀。再努力一点,做老板不可或缺的臂膀,他不光会减少错骂你的次数,甚至连正常的批评也许都会斟字酌句。再优秀一些,活出一个精彩的你,让背叛的人后悔去吧!
“生气”与“争气”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态度却是大不相同:生气是做人上的失败,争气是做事上的成功。所以,碰上生气时抱怨少一点,担心少一点;平静多一点,稳重多一点。生活就是这样,你看得开便满眼鲜花;看不开就是满眼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