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是无量寿(1 / 1)

各位仁者:

功德善行是绵延无尽的,令吾人短暂的生命,成为永恒的寿命。

每年的农历七月是寺院最为忙碌的月份,每个佛教寺院总忙着举行盂兰盆法会,为生者祈福,为亡者超度。我希望佛光山的弟子除了举办法会之外,更要积极推动文教事业,因为荐亡固然重要,度生更是急务。

每逢七月二十二日,海内外的弟子们,总要为我祝寿,庆祝生日。佛教认为生日是母亲受难的日子,不宜如世俗一般,切蛋糕、唱生日快乐歌的方式度过,而应该以报答一切众生父母的心境来过生日。因此为了随顺大家的心意,一九八七年,佛光山开山二十周年纪念,我建议常住与其为我庆祝六十岁生日,不如邀请六十华诞的十方信徒上山举行庆生大会,今年则邀请六六大寿的信徒来山过生日。我很高兴佛光弟子能够实践我“以众为我”的人生观,希望大家今后继续保持不为个人祝贺生日的习惯。

我觉得佛教徒对于节庆,应该要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就以祝寿来说,我们除了照顾肉体的寿命,好好借假修真、弘法利生之外,对于寿命还应该有以下的认识与创造:

一、语言的寿命:留下好的学说、教化于人间,一句好话,给人无限的怀念,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立言”。

二、道德的寿命:古人说“典范在夙昔”,中国历代的圣贤舍生成仁、杀身取义,道德的馨香遗留千古,后世缅怀,这就是“立德”的完成。

三、事业的寿命:有的人缔造伟大的事业,民生物资日用所需,让千万人受益,并且薪尽火传,传业子孙,这就是“立功”的建树。

四、文化的寿命:人类生命的可贵,就在于文化的传递,祖先的嘉言懿行,历史的经验轨迹,都是我们文化的宝贵财产,如中国文化史上的文物、典籍,乃至佛教三藏十二部的经典结集,都是后世弟子要珍惜的文化寿命。

五、信仰的寿命:中国人非常注重传宗接代的观念,事实上,不仅肉体寿命要传递、事业寿命要接棒,信仰的寿命更要代代相传,灯灯相续,世世代代皆为正信的佛弟子,续佛慧命,就是信仰的寿命。

六、智慧的寿命:智慧的生命是解脱的、清净的生命,它包涵欢喜、无私、慈悲、智慧的无量功德,是我们佛弟子应该努力去体证与完成的生命。

七、功德的寿命:信众在寺院中,建殿堂、造宝桥、装佛像、印经书、植草木、供道粮等功德,留在道场中的是后人缅怀的事迹,子孙引以为傲的福德。僧众遗留在寺院中的功德是修持道行的潜移默化,除了升华一己的生命,更是长养后学修道者的信念,这种纯粹无所得,又无所不得的功德是永恒的寿命。

八、共生的寿命:佛教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惜福、惜缘,有谓“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为惜福”的道理,用之于今日,就是爱护地球、注重环保、珍惜资源。让共生的环境、因缘能够持续,使互存的时空、条件得以绵延,俾令子孙后代在地球上能获得安乐、幸福、自在的共生寿命。

凡我佛光弟子都应该努力创造美好的语言寿命、芬芳的道德寿命、显赫的事业寿命、不朽的文化寿命、坚定的信仰寿命、清净的智慧寿命、恒久的功德寿命、互存的共生寿命,才是善于体会生命的人,才是真正善于为我祝寿与我印心的人。

盼望各位仁者

得无量寿

证清净智

星云

佛光纪元二十六年

八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