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之状(1 / 1)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的美德,就是隐藏他人的过失,宣扬他人的善行。《中庸》说:“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可是,隐恶扬善的美德在现今的社会虽为主流,但是“隐善扬恶”的人依然存在,他们专门发扬不好的、丑陋的一面,这实在是一种恶性。在此提出五点,作为警惕:

第一,谤真的、行伪的

目前社会上有些人,他自己凡事好作假,狡诈虚伪,见不得别人的真诚与实在。凡是看到真诚实在的人、事、物,他就毁谤,因为这些真诚的人的品格非他所能理解;真实的事物与他的认知相距太远,他不喜欢,因此,谤之而后快。

第二,谤正的、行邪的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现在的社会将这句话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你正正派派地做人处事,就是会有人来欺侮;你愈是凡事不计较,就愈有人来占你便宜。反而那些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人,大家无可奈何。因此有人感叹:好人难做,善门难开。

第三,谤是的、行非的

更可叹的现象是“是非不明”。凡是依照道理,遵循规矩去做的事,不是惹人讪笑,就是遭来批评。可是批评你的人呢?他钻法律漏洞,走后门,走快捷方式,却又偏偏能靠这种非法的手段得到利益;然后,再反过头来嘲笑你,数落你。

第四,谤实的、行虚的

士、农、工、商任一行业,实实在在埋头苦干者,在收益上不一定得到同等的回报。反倒夸张不实的、虚张声势的,或只注重外表包装的,能得到青睐,且财源滚滚。这种重虚轻实、谤实行虚的现象,会扭曲一个人的人格。

第五,谤善的、行恶的

有些人对于别人有善良的宗教信仰,嗤之以鼻,斥为迷信;视别人善良的品格为乡愿;讥别人善良的行为是迂腐。可是他自己却邪信、恶行,不但不能隐恶扬善,反而谤善行恶。

佛教教诫大家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千万不能“诸恶皆作,众善不为”。在此提出五点恶性之状,供大家自我反省与警惕,希望大家能远离恶性,寻回清净的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