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功德(1 / 1)

是无是有,非无非有;

是可有是可无,

是本有是本无,

乃禅家本来面目也。

【公案】

南朝的梁武帝是历史上最虔诚护持佛法的君王,他在位的时候,曾经广建佛寺,修造桥梁道路,造福百姓,本着佛门的慈悲心肠为国为民。

当时达摩祖师从天竺①来中国弘法,梁武帝一听到印度有位大师来到中土,就非常虔诚地礼请他到朝廷说法。

见了面以后,武帝问达摩祖师说:“像我这样为了佛法建造寺庙、印经书、造桥修路,做了这么多的善行,会有什么样的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说:“了无功德。”

梁武帝听了非常不高兴,就问为什么,达摩祖师默然不答。

达摩祖师见与梁武帝心意不契,知道弘法的机缘尚未成熟,因此遁入少林寺壁观修行,人称壁观②婆罗门。

真正的福德(功德)与福德性不一样,梁武帝所做的是福德,而福德性则是我们自己的真如自性,这里面有无量恒沙的功德,你做了功德,它没有多一点儿,你没有做功德,它也没有少一点儿,因此“如是功德不以事求”。梁武帝用福德来问达摩祖师,而达摩祖师用福德性来为他解释,所以两个人不相应,难怪达摩祖师会拂袖而去。

事实上,梁武帝的善行,并非无功德,达摩祖师所言的“了无功德”,是说明其善行在禅心里是无相的、妙庄严的功德,不能以一般事相上“有无”对立的观念来计较功德的多少、大小。我们唯有超越“有无”对待的妄执,超越“大小”对待的分别,才能透视诸法“是无是有,非无非有,是可有是可无,是本有是本无”的实相。这种超越向上,是禅家必经的途径,这种境界才是禅家的本来面目。

【注释】

①天竺:印度之古称。《括地志》载:“天竺国有东、西、南、北、中央五国,即今五印度也。”

②壁观:指面壁静观之意。亦指一意禅观,身心如墙壁,寂静而不动,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思考】

1.为什么达摩祖师说梁武帝做的种种善行“了无功德”?

2.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

3.“功德”二字,让你联想到谁或什么事?

【延伸——缁门崇行录】

隋朝灵裕法师,定州钜鹿人,十五岁时到赵郡应觉寺出家。他博通经论,名闻海外,布施时总是以一颗悲悯和尊重的态度施予,赠予袈裟给其他法师超过千件;有病苦来求医疗的,供给医药更是不计其数。只要得到好吃的东西,一定先供养大众;对牲畜亦不呵斥吐唾它们;在指责、询问幼童或告诫弟子时,都称自己的法号,称对方为“仁者”,苦口婆心,诚恳殷切,往往令受教的人感动得流下泪来。

——悲敬行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