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时师度,
悟时自度。
【公案】
世间的人有好多种,有的人希望人家帮助我、利益我,有的人希望帮助人、利益人,有的人既不希望人家帮助,也不愿意去帮助别人,希望一切靠自己。
禅者,有靠自己的性格,所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当未悟得禅时,他靠老师;一旦有了禅悟,他就靠自己,甚至再去帮助别人。
有一个赶路的信者在屋檐下躲雨,雨一直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这时,他忽然看见一位禅师,撑着伞从面前经过,于是他就大声喊叫道:“禅师,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回答:“我在雨里,你在屋檐下;屋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禅师该度我了吧!”
禅师就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是因为我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你无伞;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度吧!”说完便走了。
禅师的意思就是参禅学道要靠自己,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
我们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自己直指本心,见性成佛,只要自己能够明心见性,自然就不会被魔所迷惑。自己雨天不带伞,却想要别人来助你,就如平时不找到真如佛性,只想靠别人度你,放着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怎么能称心如意?
有人问说,我们拿念珠念佛菩萨的名号,而佛菩萨也拿念珠,念什么呢?当然也是念佛菩萨的名号。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自伞自度,凡事要反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并不是不慈悲,这实在是禅师的大慈大悲啊!
【思考】
1.禅师为什么不肯度信者?
2.为什么禅者有靠自己的性格?
3.请分享阅读这则公案的心得。
【延伸——缁门崇行录】
隋朝富上法师,挂单于益州净德寺,经常将斗笠系挂在路旁,自己就盘坐在那里读诵经文,任由来往的路人随喜布施。遇到有人布施,他也不道谢或替施主消灾祈福。但由于道路僻静,人烟稀少,所以多年来也没有得到多少供养。
有人告诉他说:“城西北人多,也欢喜布施,您何必一定要在这里?”
法师回答说:“一钱两钱,就足以维持生命了,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呢?”
陵州刺史赵仲舒,是当时三代严刑的酷吏,不信佛法,也不敬三宝,听到此事,故意要试探他;骑马经过时,佯装掉下一贯钱(一千钱,古时一贯即一千)。法师读经自若,好像没有看到一样。赵刺史去了很远后,再派人去取钱,法师也不管。于是赵刺史就问他:“您每天所得到的不过一钱,现在一贯钱掉在地上,您看到别人捡去,为什么不阻止呢?”法师说:“那又不是我的东西,别人捡去干我何事?”
赵刺史听了十分佩服,从马上下来向法师恭敬顶礼,然后赞叹而去。
——遗钱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