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公案】
无着文喜禅师虔诚地去朝礼五台山,他在到达五台山的前一天晚上,投宿在一茅屋里,屋内住了一位老翁。
文喜问说:“请问您,五台山这许多的道场,内容如何?”
老翁回答:“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文喜又问:“五台山的住众究竟有多少?”
老翁回答:“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第二天醒来,发现茅屋不见了,自己睡在空旷的露地,文殊菩萨赫然骑着狮子现在空中。当时,文喜非常悔恨自己有眼不识菩萨,心想昨天的老翁一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却没有向菩萨当面多请教,空自错过因缘,实在遗憾。
后来,文喜在仰山慧寂禅师的座下参禅悟道,从此安心地住在仰山禅师那里,担任典座(煮饭)的职务。
有一天,他在煮饭的时候,忽然从饭锅的蒸汽上,又见到文殊菩萨现身。他举起饭铲向文殊菩萨打去,说道:“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乱我不得。”意思是,他不被外相所迷,当下自我肯定,心外无佛,心外无法,一切从自性里直下承担,所以不管你文殊不文殊,我文喜自文喜。
文殊菩萨听了以后,就说了一首偈子:“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吾人因不明自己本性,终日心外求法,故患得患失;若能自悟自性,了解众生即佛,佛即是众生,又何必自悔自恼呢!文殊的偈语不是怕人嫌他,而是在说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今天才真正逢到知音,终于有人认识他了。原来文殊、文喜在禅者眼中是自他不二啊!
【思考】
1.试述本文之大意。
2.“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的含义为何?
3.为什么文殊菩萨说“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4.如何不被外相所迷惑?试举例说明。
【延伸——缁门崇行录】
晋朝道安法师,十二岁出家,天生聪敏,但其貌不扬,不为师父所器重,于是就派他到田里耕种;这样做了三年,每天勤劳作务,从来不曾抱怨。几年后,才去拜见师父求授经典。师父给他一卷《辨意经》,有五千多字。他就带着这本经去种田,利用休息时读经。傍晚归来,再请求师父授予其他经典,师父说:“昨天给你的经都还没读完,怎么又来请呢?”他回答说:“那部经我已经会背诵了。”师父虽然很惊讶,但仍然不太相信,于是再给他一卷《成具光明经》,这部经将近一万字,道安法师仍带着经书去种田,黄昏回来还经。师父叫他背诵,居然一字不差,师父方始大为惊奇赞叹。
道安法师,就像祭拜圣贤或祖宗宫庙里的宝玉一样,叫他去耕种,他服从、勤劳且无怨言。现代的弟子们才稍具一点儿小才能,对他稍不客气就要离开!更何况是长期种田服劳役呢!想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
——力役田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