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七佛中,有一尊佛名为毗婆尸佛。毗婆尸佛涅槃后,弟子以七宝塔将他供奉,法相十分庄严。后来塔内佛像脸部颜色脱落,有位贫女想要发心修补,便请来了一位金锻师整修,由于两人共同发心修补佛像的功德,身体都变成了金黄色,并且得到了无比的妙乐。这位贫女即是妙贤的过去世,金锻师则是大迦叶尊者的前生。
无论是泥塑、木雕或彩绘的佛像,瞻仰、礼拜佛像的意义,最主要就是把我们内在的佛性显发出来,令人生起正念,借此而与佛的法身感应道交。但是很多人终日背着外在的佛像,四处乞求开悟的功德,却不知内在有一尊万德庄严的佛在;只学佛的样子,而缺少修行的真功夫,又怎么能圆满成就呢?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有一段很有趣的公案。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因此,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便问禅师:“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只是笑笑,并没有说什么。苏东坡以为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无以为答,就是赢了佛印禅师,所以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只见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
苏小妹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地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的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苏东坡追求开悟,却只学了佛的样子,不像佛印禅师已证得无我、无相的佛心,内在有一尊庄严的佛在。
佛光山从早期大悲殿里供奉的数千尊观音像开始,到大雄宝殿中的一万四千八百尊佛像,乃至到大佛城的接引大佛及周围的四百八十尊阿弥陀佛像,其塑造的目的主要就是希望大家在瞻仰佛陀圣容时,都能激发心中本自具有的佛性。但是有的人不明个中道理,却妄加批评说:“佛光山的佛像是水泥做的,是水泥文化。”在我的想法,多年来,我所看到的都是佛的慈悲与智慧,为什么有的人远道而来却只看到水泥,而没有看到佛呢?
也有人问:“为什么佛光山不请艺术家雕刻佛像?”我的回答是:“我要用佛心雕刻的佛像。”
所以,佛像在我的心中是一种神圣的象征,是完美的典范。古时候的人雕刻一尊佛像,或画一幅佛像,都要经过严谨的“一刀三礼”及“一笔三礼”的仪式,经上也说:“佛道在恭敬中求。”所以,心中有佛,才能塑造出圆满庄严的佛像。
过去栖霞山千佛岭的佛像,传说是由父、子、孙三代相继雕刻完成的。但是就在第三代雕刻师雕刻完成之际,数数佛像,却发现无论怎么算,佛像都是九百九十九尊。正当他觉得纳闷时,心中忽然升起一个念头:“我就是佛啊!”于是就把自己嵌在石壁上,成为了第一千尊佛。
一个人心中有佛,眼里看到的就是佛的世界,耳朵听到的就是佛的音声,鼻子嗅到的就是佛的气息,口里说的就是佛的语言,身行都是佛事,不就处处都是佛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