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搬弄是非(1 / 1)

何谓“弃舍离间之语”?即不说两边话、不搬弄是非,也就是不在这边说那边不对,不在那边说这边不对。

有一种人,为了离间他人,不惜一切地煽动挑拨,先是对这个人说某某人对他不好,再告诉某某人说这个人对你不好,使得双方彼此怀恨。而在获得两人的信任之后,挑拨的人也就做起判官来了。

比方,甲和乙两人是好朋友,有一个人见不得他们要好,心生嫉妒,就跑到甲这边说:“你要小心,乙好像要对付你!”

甲一听怒气冲天,说:“哼!我对他那么好,他还要这么对付我。好吧!我们走着瞧,看谁对付谁?”

这个人听了之后,又把这些话转给乙听,顺便煽风点火说:“你可要注意,某人要让你走着瞧!”

乙当然也是气不过,就说:“走着瞧就走着瞧,我怕他什么呀!”

两个原本知交的好友,因为这番挑拨,可能自此之后,三年、五年、八年、十年……都不能释怀,但对于离间他们的人却百般感激:“啊!你真是我的知心好友呀!那个人对我不好,你叫我要小心,事先向我提出警告。”

不过,这般离间语是骗不了聪明人的。当他听人说:“你要小心,那个人好像对你不好。”他不会轻易地就动怒,反而说:“对方是我的学长,他教导我、指示我是应该的。不过你要我小心,确实我是应该小心,要小心地跟对方学习。”

所以,一个人如果有正见,别人也就离间不了你,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知见和智慧呢?我常见许多人,天下本无事,却自己制造出许多问题来,尤其许多纠纷,都是从听信离间语而来的。

佛教里,斋堂的门口多写着一副对联:“吃现成饭,当思来处不易;说事后话,唯恐当局者迷。”也就是在提醒我们慎言的重要。语言,有唠叨、危言、狡辩、贫嘴、妄言、绮语、恶口、胡说、冷语、争议等,语言容易犯的毛病何其多,所以有人把它形容成刀剑,所谓“唇枪舌剑”,也就更显慎言的重要性了。

孔子是一位慎言之人,他待人诚恳谦恭,看起来好像不善言辞,但在公开场合里,说起话来却是能言善道。尤其他经常陈说的一个道理就是:“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说话有理就能走遍天下,就能到处通行无碍;说话无理,即使是在家乡本土,也是寸步难行。

东晋时代的王献之,一日偕同两个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去拜访名人谢安。徽之、操之二人放言高论,目空四海,只有献之三言两语,不肯多说一句话。三人告辞后,有人问谢安:“王家三兄弟谁优谁劣?”谢安只有淡淡地说道:“慎言最好!”

禅门倡导离言绝句,不着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此,许多禅门高僧大德在教化后学时,经常不发一言。看似无言,实则无声胜有声。例如维摩居士在不二法门的辩论会上,不发一语,使文殊菩萨大为折服,称赞老维摩是“一默一声雷”。甚至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仍自谦说:“我没有说过一个字!”所以,真正会说话的人,有时沉默是金也。

要使眷属和合不坏,不但要不说离间语,更要能慎言,选择智慧的话说,诚信的话说,包容的话说,宽慰的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