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利他的菩萨(1 / 1)

说到“菩萨”,菩萨在因位修行,就如同是菩提道上的学生。学生有层次的不同,比方小学的学生称小学生,中学的学生称中学生,高中的学生称高中生,大学、研究所的学生称大学生、研究生;虽然都是学生,可是一个小学的学生和一个研究所的学生,差距还是很大。菩萨也是,菩萨从初发心菩萨一直到等觉、妙觉,一共有五十二个阶位,就好比有五十二个年级,要经由自己努力修行,精进不懈,才能圆满果位。

“菩萨”的梵文是bodhisattva,音译为“菩提萨埵”,略称“菩萨”。“菩提”意即“觉悟”,或指“正觉的智慧”,“萨埵”为“有情”或“众生”,因此一般将“菩萨”解释为“觉有情”或“大道心众生”。

“觉有情”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能够精进向上、追求无上菩提觉悟的有情,也就是自受用、大智慧的完成,为求道的菩萨;二是指能够修持种种波罗蜜、普利三根,使众生觉悟的圣者,也就是他受用、大慈悲的显现,为化生的菩萨。

所以,菩萨既怀有出离尘寰、追求真理的出世性格,另方面也充满悲悯众生、救拔倒悬的入世热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利利他的圣者。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菩萨,菩萨不只是供奉在供桌上给人膜拜的泥塑雕像,而是活生生、活泼泼,为人服务、为人奉献的你和我。一个人能发菩提心,表示能承担,也就是菩萨。

我们学佛,要先学做菩萨。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菩萨的精神。做一个菩萨,并不是一个人躲到山林里打坐念佛修行,菩萨道最重要的是在众生身上修,要能经得起时间的淬炼,要能把自己的所有,和大家一起共有、共存、共融;果能如此,才是真正的菩萨。

佛告妙慧:“今恣汝问,当为解说,令断疑网。”

尔时,妙慧即于佛前,以偈问曰:

“云何得端正,大富尊贵身?复以何因缘,眷属难沮坏?

“云何见己身,而受于化生,千叶莲华上,而奉诸世尊?

“云何能证得,自在胜神通,遍往无量刹,礼敬于诸佛?

“云何得无怨,所言人信受,净除于法障,永离诸魔业?

“云何命终时,得见于诸佛,闻说清净法,不受于苦恼?

“大悲无上尊,唯愿为我说。”

佛陀告诉妙慧:“现在随你所问,我当为你解说,断除疑惑。”

这时,妙慧便在佛前,以偈语问道:

“怎么样才能得到端正的相貌?

“怎么样才能坐拥大富大贵?

“以什么样的因缘,才能使眷属和谐、团结、友爱?

“怎么样见到自己化生于千叶莲华上,供养诸世尊?

“怎么样才能证得自在神通,遍及无量佛土,礼敬一切诸佛?

“怎么样才能没有怨恨?所说的话,众人都相信,净除一切我障、法障,永离一切魔业?

“怎么样在命终的时候,可以得见诸佛接引,闻说清净法,而不受种种苦恼?

“大慈大悲的佛陀,只希望您能为我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