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是世间上一切众生生活的情况,山有山的生态,水有水的生态,人有人的生态,都有不同的生态。现在多少学者、专家,研究鸟类的生态、湖泊的生态、昆虫的生态、海洋的生态。生态确实是应该要去了解,我们了解到一切众生都是要求生存,都有求生存的本能;不过,如何让一切众生都能和谐共生,这才是研究生态的专家学者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在改良自己的生态,例如居住环境的改善,生产方式的改进,乃至人我相处的和谐,社会道德的共遵等,让人都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关于生态,有四点意见:
一、自然生态的保护:讲到生态,最重要的就是大自然的生态,因为能让大自然的生态自然发展,充满无限生机,举世的众生都能受益。反之,大自然生态受到糟蹋、破坏,紧接着而来的天灾、人祸,就会层出不穷了。例如,一座山丘,一经形成,就不能滥垦滥伐,不能破坏山形山貌,否则随之而来的土石流灾难,必是难以避免。一洼湖水,在居民看来,认为不甚重要,但水分可以滋养周遭的动植物,可以让山居的野兽有水可喝,可以让树木得到水分的滋润;如果将池塘填平,鸟兽就没有水喝,它们迁徙到哪里去呢?树木得不到水分的滋润,干枯成为光秃的土山,难道这才是我们的财富吗?
二、文化生态的更新:举世虽有各地不同的文化,但是关于文化,好的要加以发扬光大,不好的就要把它革除。例如,过去一般人提到中国文化,就会联想到皇宫太监、小脚女人、男人纳妾,甚至女人可以当作猪狗一样买卖。这种丑陋的文化,如不加以革除翻新,等于一田的稻穗禾苗,有了杂草荆棘,如不加以去除,稻穗禾苗难以成长。反之,中国成王成圣的思想,讲究信义仁爱的文化,加之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那些“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的文化,在在充实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所以应该不断地加以倡导,加以更新,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加发扬光大。
三、内心生态的净化: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是人生的另一个家居,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内心,居住的是良民,还是盗贼呢?拥有的是菩提,还是烦恼呢?当然,我们内心有菩提佛性,但是贪欲的豺狼、骄慢的虎豹、多疑的狐狸、愚痴的蛆虫,使我们内心的世界不能清净,我们能不用佛法真理来净化内心的世界吗?
四、不同生态的适应:人生的过程,读书、就业、发展,都有各种人事的生态。人经常迁徙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里,都要能适应,你不能适应,如何生存呢?所以,世界之大,各地的气候不同,冷暖寒热不一,你不能不适应不同的气候;举世之间,人情不同,性格不一,甚至生活差异,你不能不适应不同的环境。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应环境是人生不能不具备的本领。
总上所说,人要在地球上长久安居,要想活出高质量的人生,就要懂得保护自然生态,更新文化生态,净化内心生态,以及适应不同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