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摄法(1 / 1)

不如归去 星云大师 567 字 17天前

在佛教里,对于人际间的相处之道,甚至如何弘法度众,特别提出一个“四摄法”,也就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分别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法诚然是促进人际间友好关系,增加人间美好善缘的好方法,现在试再针对于此,提出另外四种“新四摄法”如下:

一、威仪庄重:吾人想要影响别人,自己的身教行仪必须要能做人的模范。例如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目键连,在未亲近佛陀之前,都是一方的领导。一日,二人因见阿说示比丘威容端正,行步稳重,深被其殊胜的威仪所感动;之后再经阿说示转述佛陀开示的因缘生灭道理,因此皈依佛门。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佛门所以重视“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其目的主要就是要吾人先求自己健全,如此则何患不能受人尊重?

二、语言巧妙:人与人之间,要靠语言沟通往来。讲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有的人讲话,总是话中带刺,或是言不由衷,缺少真诚,无法让人感动。说话的巧妙,即使赞美别人,也要得体;如果是开示、教训,也要让人能堪受。总之,说话要让人感受到你的真心善意,别人才愿接受,所以《金刚经》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真正巧妙的语言,要让人一言之下茅塞顿开,让人一听就能心领神会,让人听后心开意解,让人听了欢喜奉行,让人一听如获知音。你有善巧的语言,听者自然如沐春风,乐于亲近。

三、助其增上:人都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利益,所以要摄受他人归心,首要之务,必须能够帮助他成长、进步,也就是给他一些助缘,让他不断增上。例如让他知识增上,技术增上,人事增上,物质增上,让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希望,他必能死心塌地追随。中国有句古语,“若欲取之,必先予之”,你要用他,先要给他用,先要帮助他,“给人”才会有人。现代各个国家,每年都投资很多经费在栽培人才上,你对人才的培育不吝投资,国家才有人才。假如我们要摄受人才,助他增上,这是不二法门。

四、同行共事:社会上,有些人所以成为同党、同派、同道,必然是因为理念上有其共同的地方,如对国家社会有共同的理想、抱负,对信仰知见有共同的认知、共识等。我们想要摄受他人,成为朋友、干部、同志,也必须摄受一些在思想、行为上和我们相近的人。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果在兴趣、作为上相近者,加以摄受,必能成为好的朋友,好的同事,好的干部。

以上四点“新四摄法”,就是说明,人与人之间要靠缘分,才能结合;要靠感动,才能令其向往;要能给他利益,他才肯相随。现在人高喊“团结”,团结不是只要求他人来跟我团结,而是自己要想如何与人团结。无论朋友,甚至夫妻,不一定要求对方与自己完全一样;摄受他人要尊重他,给他空间,容许许多不同的存在。只要大方向、大目标不错,其他方便行事,也就不必太计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