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真理之一“四圣谛”,即“苦、集、灭、道”,说明生命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目的就是要激发众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决心。而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也有四句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安然、自在。“人生四谛”有四点看法:
第一,良药苦口利于病
有病,必定要吃药,在《本草备用》一书中统计,味道苦的药,在所有的药里占的比例最多;攻毒治病的药物中,最具疗效的,往往也是最苦而难以下咽的,所以说“良药苦口”。可是一般人总是要吃甜的、吃自己欢喜的,明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却是百般推辞,敬谢不敏,这就是凡夫的愚痴、执着。
第二,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时候别人跟我们说话,明知是善意的忠告,可是我们却不喜欢听,因为觉得自己颜面扫地、有损尊严,甚至有时还会恼羞成怒,甩头而去。例如别人叫我改过,我不欢喜;别人叫我向善,我也不欢喜;一听到别人说我哪里不健全、哪里有毛病,第一个反应大多是排斥。这许多忠言虽然逆耳,假如能虚心接受,必定有利于行。它会让你增加人缘,会让你做事顺利,会让你往来方便。所以,正直深刻的批评,虽然使人难堪,却最能让人反省改过而受益。
第三,淡泊明志利于心
三国时代,诸葛亮教诫孩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世、修身养性也是如此。所谓“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几何”?生活不必追求奢华、享受,也不贪求拥有多少,只要简单、够用就好,应该把多余的与人共享、共有,心能淡泊,自能安稳。
第四,清净无求利于修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人到无念便安闲”。要修清净的道,就是不伤害人,不污染自心;心中无求,自然坦坦****。在《八大人觉经》里提到:“多欲为生死的根本。”人所以有生死疲劳,都是从贪欲而起;如果能清净少欲,无求、无为,必定有益于身心行为的修正,而离自在解脱的生活,也就为期不远了。
《三国志》说:“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战国策》齐策里也说:“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能以这四种真理在生活里实践,行走在这个人生的道路上,必能“去处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