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四原则(1 / 1)

做人要“不变随缘”,但是随缘并非随波逐流,所以做人也要懂得“随缘不变”,也就是要有不变的原则。做人应有的四个原则,提供参考:

第一,礼为处事之本

礼,是人际关系的规范,合乎伦理,就是有礼。有了礼节的规范,人与人之间比较能保持良好而恰当的关系,所以,礼是人和人之间相处必要的条件。礼貌的养成,要从小教育起,从小在父母师长教育下,人知道有尊卑、长幼之分,这就是有礼。有了礼貌,就有规矩,有了礼貌,待人处事就不会逾矩。

第二,义为待人之方

義,从字形上会意:“羊”有美善之义;一己(我)所表现的美善,就称之为“义”。如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做人要有义,有情有义的人,对物“义然后取”,对人对事更是“见义勇为”、“义无反顾”、“义不容辞”。所以义气是待人之方,不讲义气的人没有朋友,人要有义气才尊贵。

第三,廉为应世之道

廉者,品行方正也。为官廉明才能爱民,做人廉洁才会爱己。以清廉应世,即能不贪;不贪,自然不会因利之所趋,而做出有害人格操守的事,做出不利社会人群的行为,所以,廉为应世之道。

第四,耻为修养之妙

耻者,羞愧之心也。人而无耻,如树无皮;人能知耻,如穿华服。羞耻之心,是人所以异于禽兽的地方;人若无耻,则无恶不作,失去人格,其与禽兽何异?所以做人要知耻,耻有所不知、耻有所不会、耻有所不净。一个人如果没有惭耻之心,永远不能进步;没有羞愧之心,永远不能成功。所以“知耻近乎勇”,能知耻辱,必成大器。

做人要平淡而不平凡。平淡者,要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平凡者,对道德人格、义利成败要看得清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