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四不(1 / 1)

在我们平常接触的人群里,或是相交深厚的朋友当中,有一些人总给人如沐春风一般,欢喜亲近,有的人则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恭维,甚至相处一回之后,就永远不想再见面了。人,总希望给人怀念,不要给人怀恨;要想留给人好的印象,就不得不注意平时待人的态度。有一个“待人四不”,提供参考:

第一,慈悲关爱,不望回报

任何的赞美、恭维,都不及在苦难时接受到别人的关怀,因此做人要不吝将慈悲、关怀给人。但是所谓“施人之恩,不发之于言;受人之惠,不忘之于心”。当别人有恩于我,虽受一分的恩惠,也要回报百分的心意;反之,如果我曾对人付出一点点的关怀,不但不图回报,甚至不足挂怀。一个施恩望报的人,难免给人沽名钓誉之嫌;能够对人付出关爱而不望回报,才是真正的慈悲。

第二,宽容谦让,不生嗔恨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能以宽容谦让之心待人,别人或许有得罪你、冒犯你、对不起你的地方,你都能以体谅、慈悲之心包容他、原谅他,如此自然不会生起嗔恨、怨尤之心。一个人能够待人少怨尤,做人自然会圆满。

第三,分别抉择,不可愚执

佛经云:“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又说“烦恼痛苦都是从妄想分别而来”。尽管在出世间法的理上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但是,从世间法的相上看,事情有大小、好坏、轻重、善恶,所以我们要抉择什么能做、应做,什么是不能做、不应做。有了权衡轻重、辨别是非、认识善恶的能力,就是明理,就是智慧,否则就是愚痴,就是无明。明理可以判断是非,智慧可以分别善恶;是非善恶,为人不可不辨也。

第四,谦恭柔和,不能傲慢

向尊长谦恭是本分,向平辈谦虚是和善。一个人能够对人谦虚、恭敬而不傲慢,一定能留给人温和、有礼、慈悲、亲切的好印象,并且乐于亲近、敢于亲近。所以,能以谦恭柔和待人,自然可以广获善缘。

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待人行事永不变易的定理。平日待人处事,如果不将别人的短处视为缺失,而抱持“结缘,不结怨”的态度,容他、耐他、化他、度他,待时机成熟时,一定可以获得对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