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佛陀到一个地方教化,当地有个恶人责怪佛陀是个不事生产的人,每天只是到处行脚、云游。佛陀告诉他:“我也有工作,我也跟农夫一样,自耕而食。”佛陀所谓的“耕种”,就是对众生的教化,其中有“四种教化”如下:
第一,以信心为种子
《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人在世间上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坚决的信心,才有傲人的成就;有信心,才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有信心,才有承受挑战的力量;有信心,才能接受更多学习的机会。佛陀教化众生,到处散播信仰的种子,让信仰种植在众生心里,一旦因缘成熟,就可以开花结果,增加力量,成为面对困难时的依托。
第二,以修行为时雨
佛陀教化众生,希望大家修习慈悲心,修习忍辱行。乃至持戒、布施、念佛、参禅等,让众生因为修行而身心安乐、远离烦恼,透过修行改造人心、净化社会。甚至佛陀也是以修行来修正自己,进而感化整个社会;以修行的功德,成就他人;以修行的悲智,救度众生;以修行为及时雨,润泽一切众生。
第三,以智慧为阳光
佛陀运用智慧,以契理契机的权巧方便,散播他所觉悟的缘起、因果、业力、空慧等真理,来引导众生出离痴暗无明、消弭刀兵劫火。例如他以所证悟的空慧,打破悭贪的黑暗、消灭嗔恨的阴霾;以智慧的心灯,点亮出离生死之路、照见福慧之光,让众生远离忧愁贫困,趋向菩提大道,就如阳光一样,照破世间的幽暗瘴气,迈向光明温暖之途。
第四,以惭愧为大地
《佛遗教经》说:“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惭愧是升华道德、去恶向善的根本,惭愧就像大地一样,能让万物生长、成熟。佛陀让世间的人,时常惭愧自己的不足,惭愧自己对父母的孝养不够、对子女的教导不力、对亲朋的爱护不足、对社会的付出不竞。有了惭愧心,才能远离自大自满的固蔽;有了惭愧心,才有悔过向上的意愿;有了惭愧心,才能资养自他及世间的和谐。
佛陀不但是一位善耕心田的农夫,更是一位以众生为田,期望众生皆获菩提道果的专家。佛教一直积极地从事众生心田的深耕工作,对于社会人心的净化,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