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恶行(1 / 1)

一个人的行为,有善、有恶。所谓善恶,“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为善而不为,就是恶”。另外,在《善生经》里也讲到“四种恶行”:

第一,自私的欲望

一个人有欲望不是绝对不好,因为欲望有时是“善法欲”,例如我要用功读书,希望出人头地;我要为人服务,希望自己的道德更高尚,甚至我要成佛等,这种善法欲是很好的。但是有一种欲望是“染污欲”,也就是自私的欲望,一心只顾自己的安乐、温饱,不顾别人的死活,只求自己得安乐,不管他人的痛苦,这种自私的欲望,就是一种恶行。

第二,嗔怒的恚心

有的人满肚子的偏执,满腔的嫉妒,看到别人成功,他就不高兴;见到他人受苦,他就感到欢喜。甚至看到别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感到不顺眼,而且处处与人结仇、结怨,因此,每个人看到他,莫不敬而远之。《佛遗教经》说:“嗔恚之害,能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法苑珠林》也说:“嗔是善心之大贼,恶口之府藏,祸患之刀斧。”所以,嗔怒的恚心是一种恶行。

第三,颠倒的邪见

有的人虽然有宗教的信仰,但是不见得有正确的见解。例如不相信“如是因,如是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法则,这就是邪见。有的人不接受“人有前生、有来世”的三世轮回观,这也是邪见。有了邪见的人,就如行走于黑暗中,看不清道路的方向;又如船只航行于大海,不辨正确的方位。我们但看社会上一些绑票、杀人、吸毒等案件,都是由于颠倒邪见,不懂得辨明人生的方向而引起的,所以,颠倒的邪见是一种恶行。

第四,愚痴的执着

在生活中,有的人因为固执己见,无法接受别人的善言而造成自他的痛苦。因此,人之所以产生烦恼的根源,主要是由于执着;执着是贪心、嗔恨、愚痴的展现。执着的人,不能接受真理,甚至执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碰到任何事物,往往不究其好坏,只要与自己所知者相违,就会立刻产生对立与无明。甚至执着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或是认为死后一了百了、无有来生,因而肆无忌惮地耽溺享乐、为非作歹,因此沉沦生死不得解脱,所以,愚痴的执着是恶行。

学佛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不当的行为,所谓“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消灭”。

所以对于以上的四种恶行,应该努力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