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每日要活动,甚至嘴要吃,眼要看、耳要听、鼻要呼吸、舌要尝味等;五根正常运作,身体才会健康,生活才会正常。此外,我们的心要清明、心要自在、心要慈善、心要柔软,才是健康的人生。如何达到“心的四要”?有四点:
第一,心要自在,就要无私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活要自在,心灵要自由,精神要解脱;我们的心如果不自在,就像被人捆绑、束缚了,就像被拘押、囚禁了,很不自在。所以,人要活得快乐,就是要自在。观世音菩萨有一个名字叫“观自在”,因为他观人自在、观事自在、观心自在,故能自在;一般凡夫常常喊“苦啊、苦啊”,就是不自在。
怎样才能自在呢?先要无私。一个人所以不自在,都是由于私心太重,只顾个人,不管别人,自然不得自在;没有私心,才能自在。
第二,心要清明,就要无欲
空气清新,呼吸才能舒畅,灯光明亮,精神才能振奋;一个人的心要清明,人格才能高尚。心要如何才能清净光明?先要无欲。欲望就等于尘埃,明镜蒙尘,就不能照物;心被物欲所覆,就不能清澈明亮,就看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会迷失自己。所以,人要保有一颗清明的心,首先要能无欲。
第三,心要慈善,就要利他
做人心地善良,不为非作歹、于人有害,自然不会招灾惹祸,前途才会平安、顺利。因此,慈悲、厚道的人,虽然有时看似被人欺负,但从因果法则来看,终究不会吃亏。人要如何培养慈悲善良的心?要有利他的精神,不但别人有难时,主动给予协助,帮人解危脱困,甚至凡有所做,都能想到利益别人。一个心中有人、乐于助人的人,必是慈悲的善心人士。
第四,心要柔软,就要感恩
佛教里有一种“禅坐”的修行法门,禅坐是一种心地功夫,除了腿子要软,性情也要软,心地更要柔软。一个心地柔软的人,凡事容易感动,别人有恩于他,固然感恩,别人伤害了他,他也能慈悲包容,不起怨恨、嗔心。所以,心地柔软的人,就像海绵容易吸水,自然不会枯竭。
我们的心,要像过滤器,好的、善的、美的、真的事要记在心里;恶的、劣的、丑的、假的事,要过滤掉。时时保持一颗清净、善良且有弹性的心;因有弹性,待人处事自然会柔软而不会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