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有一亩田地,在人生春夏秋冬的时序里,翻土、播种、耕耘、施肥、灌溉,是丰收?是歉收?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用心耘作、勤劳与否。有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十分收获”。你努力勤奋,则丰衣足食,你懈怠放逸,自然荒地一片。每个人如何耕耘自己的一片田地呢?
第一,作家在格子上耕耘
有人说,写作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诚然是也,笔杆作锄头,格子是田地,思绪为泉源,作家们靠着自己的双手,日夜摇动,勤苦灌溉,犁出一片思想田园。一篇篇文章的完成,无不经过作者在一格一格的稿纸上耕耘思想、抒发胸臆,在指缝间遣词立意,表情达理,在行列里串成句,组成文,连起珠玑的方块字,得以辑成作品,呈现世人。
第二,农民在土地上耕耘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根基,生存的来源。唐朝李绅的《悯农》诗写得贴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经过风吹日晒、披霜踩露,才得以血汗换取丰硕的果实。所谓“民生在于勤”,没有寒耕热耘,怎有禾稼之得?农民劳动虽艰,但农作物丰收时,也收获了喜悦。
第三,教师在黑板上耕耘
身为教书的老师,黑板是他耕耘的田地。日日月月,播下智慧的种子;岁岁年年,培育希望的幼苗。一笔一画为钥匙,打开思想的大门;一字一句作管道,开启心智的通路。学生经过教导,在社会上,各持一方;老师不断耕耘,在黑板上,百年树人。
第四,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我们常说要“开发山坡地”“开发海埔新生地”,这些地开发了,就会发挥作用。佛经中也譬喻我们的心犹如田地,心田开发,才能播种,展现功用。发心就是开发自己的心地,在日常生活中,你发心睡觉,觉会睡得好;你发心吃饭,饭会吃得饱;你发心做事,则无事不办。而参禅者,更是在自己的心地上耕耘,他们拔除烦恼的杂草,播下般若的种子,灌溉清净的花朵,开发出无数的珍贵宝藏,成就无量的法身慧命。
家有良田,可以积谷防饥;心有良田,需要耕耘开发。无论你在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是作家、是农夫、是教师、是禅者,自己的田地,都得要靠自己去开垦,去耕耘,才能田地肥沃,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