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原理(1 / 1)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自的“理”,如天理、地理、人理、物理、情理、心理,乃至修行的道理等。一个人希望自己有所进步、扩大、升华,也有他的理则,以下提供六点自然的原理:

第一,动而后有力

人活着就要劳动。你觉得身体柔弱、体力不够吗?可以从事体能性的休闲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或者登山踏青等,除了锻炼体魄外,还可以训练恒心毅力、培养突破困难的勇气等。多一些活动,耐力、气力自然就跟着来了。

第二,静而后能明

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容易随着环境变化而浮躁不安。心一浮动,就像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泛起涟漪,不能如实映照景物。佛教讲“定而后发慧”,在每日的生活中,你可以安静在一个地方,或者阅读、写作,甚至几个小时不动,以宁静对治动乱,心就容易澄澈如镜,清明乍现了。

第三,大而后能容

包容是促进人类和平的良方;再好的人也有短处,要彼此包容、谅解,“观德莫观失”才是人我相处之道。因此,不论是事业或是交友,你想要大、想要多,你的心量必须扩大,凡事都能够容纳,才容易成就。

第四,空而后能有

佛教讲:“真空生妙有”,一个茶杯不空,茶水要倒在哪里?一个皮包不空,钱财放在哪里?一个房子不空,怎么能够人住、布置物品呢?假如你的心量不空,又怎么能够拥有一切?所以要空而后才能有。

第五,虚而后能实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留一点余地。不要像拳头,统统打出去,就没有力气了。所谓“势不可使尽、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你给别人留一点空间,留一些机会,凡事不必尽其在我,留一点保有实力,才能蓄势待发。

第六,知而后能行

无论什么事理、学问,必须要有真知实学,然后才能去实践。《增一阿含经》说,有智慧的人,对于未知之事,不贸然行事;对于已知且应该做的事,必定尽力完成。追求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上能实践,倘若知而不行,到最后只是一事无成、空谈一场。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凭空而有。学习数学,要懂得数字的理则与运算逻辑;要活用哲学,必须以理智探讨,思索宇宙万事万物的原理,这都是自然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