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心智修炼(1 / 1)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在他看来,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一定要提升心智,从旧心智中脱离出来,不断完善和进化,打造新的心智模式,确保自己有足够大的能量继续前进。

“心智模式”这个概念最早是苏格兰心理学家克雷克提出来的。所谓心智模式其实是指人们在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时自己感觉不到,但却时刻在左右自身行为的一种模式,是过去的经验、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所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它就像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吉曾在《第五项修炼》中也谈到了“心智模式”的概念,圣吉直接将其称作“心灵地图”,认为它所描述的就是自己、他人、组织、世界各个层面的假设、图像和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人、任何企业都具备自己的心智模式,就像计算机拥有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一样,操作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应用软件的特性,决定了电脑的用途。

而在描述心智模式功能的时候,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马在拉车的时候,老是以为是自己拉着这辆车跑,但真相是,对于车究竟去往哪里,马并没有任何决定权,马本身受车夫控制。那么,是车夫决定了马车的前进方向吗?也不是,因为车夫的驾车行为本身受到马车里坐着的客人控制。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认为自己掌控了某个东西,掌控了发展的趋势,却不知道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力量操控着自己,这种力量就是心智模式,它往往决定了个人与企业长期发展的走向。当心智模式很好地匹配外在环境和信息时,人们就可以高效地利用外在的环境为自己创造机会,一旦心智模式与外界信息不能很好地相容,人们就可能会在环境中遭遇挫折。心智模式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找到不断完善它们的方法,要拥有一套改善心智模式的哲学。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于是邀请一些著名的咨询公司帮忙,可是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完善,企业最终的发展还是走反了方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企业的心智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仅仅依靠外界力量的干预和引导,是难以真正改变现状的。

稻盛和夫几十年来创业多次,每一次创业都很成功,而且每一次都能够解决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一直都在努力提升心智,完善那些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总是能够有效保证决策的合理性,避免受到经验主义和线性思维的影响。

《第五项修炼》里曾谈到一个观点,一个企业往往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企业自身所拥护的理论,这是企业家自己提出来的;另一种是企业所使用的理论,这是企业行为背后起支配作用的理论,即企业的心智模式。这两种理论,通常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甚至表现出相反的特性。企业所使用的理论,最终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及其结果。当一家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人们不注重改变企业行为背后起支配作用的理论,而是做糊裱匠,这边小修,那边小补,根本不能指望企业的命运发生根本的改变。

做人也是一样,很多人想了很多方法来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提升技术水平,可是仍旧无法实现目标,就是因为个人的心智模式存在问题,如果没有找到改善心智模式的哲学,仅仅做一些皮毛上的改革,是无法改变个人命运的。正因为如此,人们需要修炼自己的心智模式,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积累经验和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格局,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打造更加科学健康的价值观,确保自己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内化成为个人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起推动作用的心智模式。

20世纪80年代,日本掀起了电信私有化的浪潮,公营事业开启了民营化进程,稻盛和夫看准时机,直接带领京瓷公司进军通信行业,而他所要面对的最大对手就是当时具有垄断地位的电信电话公社(简称电电公社)。电电公社在20世纪50年代创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日本电信行业唯一的经营者,具有绝对的市场优势,这也使得它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壮大和发展起来。之后,它通过加强运营管理和改善通信设施,极大地提高了通信业务水平,然后顺带推出了各种优质的服务。不久后,私营化的电电公社改名为NTT,并且成功上市,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打破了各项营收纪录。

当京瓷准备进军通信行业时,NTT的规模是京瓷的20倍,更何况京瓷是一家非专业选手,早年一直在陶瓷行业深耕细作,与电信产业几乎扯不上关系,自然很难与电信产生什么协同效应。不仅仅是外部,就连京瓷内部也对这一次的跨界尝试感到不理解,不少人都觉得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

面对种种争议,稻盛和夫的观点是:一家企业最大的竞争力,不在于规模,不在于经济实力,而在于坚定的意志力,在于纯粹之心,且人们能够以了无私心的态度做正确的事。在稻盛和夫看来,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信费居高不下,民众在通信方面的开支非常大,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稻盛和夫认为,一家企业不能只想着从用户手里挣更多的钱,而要适度让利于用户,要让用户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只有为民众谋福利的企业,才能赢得尊重,才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稻盛和夫的游说下,大家同意了他的做法。最终,京瓷公司进入了通信行业,并且成立了KDDI。可是,在公司创立之初,稻盛和夫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更便捷的通信,公司需要在高山峻岭之间架设线路,而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所要花费的钱定然会导致运营成本剧增,并最终转移到用户身上。如此一来,就和降低资费的运营初衷相违背了。

这一困局,在当时似乎是无解的,因为企业不可能自己贴钱做好事,毕竟那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如果单纯为了满足用户降低资费的诉求,可能公司运营不了多久便会破产倒闭。如果按照正常的资费标准推行自己的通信业务,那么KDDI将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尤其是面对NTT这样的巨头,根本无力与之竞争。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也是诸多想要进入通信行业的企业无法解决的难题。

那么,稻盛和夫会就此违背自己的初衷,或者干脆选择退出这个行业吗?显然,他是不会在困难面前轻易低头的。他会及时跳出自己的心智模式,另辟蹊径。面对这一次的巨大挑战,他想到了自己过去一直在企业生存、盈利与满足用户利益之间挣扎,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用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呢?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利用移动通信来解决问题,移动通信可以有效克服高山的通信障碍和成本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思路,KDDI很快积极发展移动通信技术,最终成长为一家出色的通信公司。

同样,稻盛和夫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始终坚持不断完善自己,升级迭代自己的心智模式。而在生活中,他也不是死守旧教条的冬烘先生,而是懂得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认知能力,让自己用更高层次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用更宽广的视野去分析问题。正是因为注重心智模式的提升和改进,稻盛和夫依靠其完善的人生哲学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